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旭东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地磁
  • 2篇地体
  • 2篇烃类污染
  • 2篇烃类污染物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物
  • 2篇可视化
  • 2篇集油
  • 2篇集油站
  • 2篇古地磁
  • 1篇地磁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统计
  • 1篇地质统计学
  • 1篇断裂带
  • 1篇旋扭构造
  • 1篇旋扭构造体系
  • 1篇三维可视化
  • 1篇三维可视化技...
  • 1篇渗漏

机构

  • 4篇江苏省有色金...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4篇张旭东
  • 2篇徐春华
  • 2篇杨振宇
  • 2篇仝亚博
  • 2篇赵越
  • 2篇徐颖超
  • 2篇王恒
  • 1篇吴中海
  • 1篇汪传胜
  • 1篇高亮
  • 1篇舒茂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新生代川滇地体旋扭构造体系地壳变形特征的古地磁学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通过对川滇地体、思茅地体白垩纪、古近纪地层古地磁数据以及新生代地壳构造特征的分析,结合青藏高原东南缘GPS监测研究结果,揭示了新生代时期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块体的旋转变形特征.根据古地磁数据模拟计算得出~5Ma以来哀牢山-红河走滑断裂带(ARF)受川滇地体挤压而发生弯曲变形的南北向偏移速率至少为~13.05mm/a,奠边俯左旋走滑断裂带(DBPF)西侧思茅地体内部自~5Ma以来至少存在~2.08mm/a的东西向伸展分量,而DBPF 5Ma以来的南北向平均左旋走滑速度则至少为~1.66mm/a,与现今GPS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证明鲜水河-小江左旋走滑断裂带(XXF)的左旋走滑运动虽然没有切断ARF,但是川滇地体的南向顺时针旋转挤压作用导致了断裂带的南向弯曲变形,从而吸收了部分左旋走滑速率,造成左旋走滑运动在跨过ARF传递到DBPF后走滑速率发生了突变,由~10mm/a减小于2~3mm/a.缅泰地块和思茅地体在经历了渐新世-中新世时期以高黎贡山-实楷右旋走滑断裂带和ARF为边界的东南侧向顺时针旋转挤出运动之后,自5Ma开始,至少思茅地体与川滇地体一起,以XXF和DBPF为旋转边界发生了以东喜马拉雅构造节为近似中心的旋转挤出运动.
仝亚博杨振宇张旭东吴中海赵越王恒徐颖超高亮安纯志
中国西南思茅地体中部白垩纪古地磁结果及陆内地壳变形特征被引量:13
2014年
对我国西南地区思茅地体中部巍山和五印地区白垩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研究,获得了两个地区的高温剩磁分量并通过了褶皱检验.巍山剖面特征剩磁方向为Ds=64.3°,Is=48.5°,k=54.6,α95=4.7°;五印剖面特征剩磁方向为Ds=15.4°,Is=44.8°,k=212.0,α95=4.6°.通过思茅地体磁偏角变化与兰坪—思茅褶皱带构造线迹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确定思茅地体内部差异性旋转变形受控于思茅地体弧形构造带的形成和演化.通过青藏高原东南缘走滑断裂带活动年代分析,确定兰坪—思茅褶皱带蜂腰构造部位形成于两期构造事件,早期构造变形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北北东向挤压缩进有关,后期构造变形与川滇微地块发生顺时针旋转时南向挤出运动有关.以华南板块稳定区白垩纪古地磁极为参考极,计算得出巍山和五印相对于华南板块分别发生了10.5°±6.0°和3.8°±4.9°的南向运移量.通过选取思茅地体内部构造形态较稳定的巍山和普洱地区白垩纪古地磁极为参考极,计算得出五印相对于巍山和普洱分别发生了3.4°±5.0°和3.1°±5.4°的北向纬向运移,表明五印和和巍山之间自印亚碰撞以来经历了较大规模的北向地壳缩短变形作用.
仝亚博杨振宇王恒张旭东安纯志徐颖超赵越
关键词:白垩纪古地磁
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地下烃类污染物晕染描述表征中的应用——以某集油站储鑵区渗漏污染监测为例
土壤层中污染物晕染迁移的描述表征是环境治理修复中重要的议题。污染场地目标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污染边界的确定及污染物超标土方量的计算是进行污染场地治理与土壤修复的关键问题。传统污染治理工作,多采用平面二维图表形式对污染情况进...
徐春华张旭东赵倩
关键词:污染调查
文献传递
烃类污染物晕染场地质统计学描述及可视化表征--以某集油站储罐区渗漏污染检测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石油烃的污染是黄土高原地表覆盖区土壤污染的一个重要种类。对某土壤层中烃类污染物纵、横向进行了检测分析,对其烃类污染物晕染场的污染程度运用地质统计学进行了变差函数计算。研究工作依托Voxler平台可视化技术,对采样污染物数据进行了三维可视化的描述表征。充分利用场地中不同深度的样品数据,定量化的研究了有机烃类污染体在不同浓度条件下的空间染布形态,建立了三维晕染模型;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剖切以及三维污染晕染分析,探索了有机烃类污染在地表土壤空间中的散播方式,为三维可视化技术(voxler为例)在污染物扩散建模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方法区别于传统污染治理多采用平面二维图对污染情况表征,直观的三维可视化展现污染物晕染体的空间形态,为下一步的污染治理分析指明了方向。
徐春华张旭东汪传胜花杰舒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