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仁强

作品数:8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性质
  • 2篇努斯
  • 2篇盆地
  • 2篇钼矿
  • 2篇矿床
  • 2篇俯冲
  • 1篇地球化学过程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岩浆
  • 1篇岩浆演化
  • 1篇洋脊
  • 1篇洋脊俯冲
  • 1篇页岩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跃迁
  • 1篇找矿
  • 1篇找矿前景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8篇廖仁强
  • 3篇胡宁静
  • 3篇李聪颖
  • 3篇孙卫东
  • 3篇黄朋
  • 2篇李聪颖
  • 2篇赵霞
  • 2篇孔娟娟
  • 1篇刘鹤
  • 1篇李安春
  • 1篇王雄

传媒

  • 4篇岩石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科学

年份

  • 4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跳出南海看南海--新特提斯洋闭合与南海的形成演化被引量:25
2018年
本文总结了笔者参与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南海和青藏高原都是新特提斯洋闭合的产物,而非前人所说的南海是由青藏高原碰撞导致的中南半岛逃逸所形成。与青藏高原碰撞隆升机制不同,南海是新特提斯闭合后期弧后拉张的结果。新特提斯洋位于北边的欧亚大陆与南面的非洲、印度和澳大利亚板块之间,呈东宽西窄的喇叭型。在西部,新特提斯洋向北的俯冲可能在侏罗纪就开始了,局部形成了弧后盆。约130Ma前,由于凯尔盖朗等大火成岩省的喷发,新特提斯洋脊也开始向北漂移。由于新特提斯洋东部宽度较大,弧后拉张明显,形成了古南海。新特提斯洋闭合过程中一个重大事件是洋脊俯冲:从菲律宾经福建及两广到青藏高原,均有100Ma左右的埃达克岩产出,是洋脊俯冲的产物。其中,菲律宾、福建、广东埃达克岩形成了斑岩铜金矿床;而在青藏高原,埃达克岩虽有矿化,但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斑岩铜金矿床。同时期,华南出现了一次短暂的大规模挤压事件,与洋脊俯冲契合。这次挤压事件可能导致了古南海闭合的开始。与此同时,青藏高原冈底斯出现高温岩石——埃达克质紫苏花岗岩;其北面有~110Ma短时间内发生的大规模花岗岩事件。考虑到板块重建的结果,这些埃达克岩和华南短时间挤压事件的时空分布显示新特提斯洋脊在约100~110Ma,近似平行于俯冲带俯冲到了欧亚大陆之下;其前片下沉,扰动软流圈,形成大规模岩浆活动;后片则缓慢后撤,于~80Ma形成了A-型花岗岩。这些A-型花岗岩多属于A2型,受到了还原性板块俯冲的影响而普遍含锡,形成了全球60%的锡矿。俯冲板片的后撤,导致了拉张,可以合理解释南海北缘的"神狐运动"。随着俯冲板片后撤,俯冲角度加大,形成新的弧后拉张,于~33Ma出现洋壳,形成了南海。青藏高原碰撞�
孙卫东林秋婷张丽鹏廖仁强廖仁强
关键词:青藏高原洋脊俯冲埃达克岩锡矿
冲绳海槽黑色与白色浮岩特征及其对岩浆演化的指示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认识黑色与白色浮岩的岩石特征及成因,使用人工重砂、元素地球化学等分析技术,研究冲绳海槽两类浮岩中元素及矿物组成特征。研究显示,冲绳海槽黑色和白色浮岩具有相似全岩化学组成,都落入流纹岩区,稀土配分曲线明显呈右倾,具负Eu异常,富集不相容元素,岩石物理性质差别是导致其颜色差异的主要因素。两类浮岩岩石学特征的不同主要体现在:(1)白色浮岩锆石和辉石都具有两种类型,黑色浮岩仅具有其中一种;(2)黑色浮岩中发育钛铁矿、钛磁铁矿与基质构成的珠状构造,且基质玻璃中密集分布磁铁矿雏晶,而白色浮岩不具备上述岩石学特征。综合分析海槽两类浮岩岩石学特征所蕴含的岩浆演化信息,推测两类浮岩具有相同的玄武质岩浆源区,富挥发组分的玄武质母岩浆上升进入地壳,形成初级岩浆房,房内结晶分异后残留的酸性岩浆,沿海槽构造薄弱带向上运移,岩浆运移过程中有少部分进入分支断裂系统形成次级岩浆房,期间初级岩浆房接受多次基性岩浆注入;初级和次级岩浆房中的酸性岩浆分别独立喷出海底,前者形成白色浮岩,后者形成黑色浮岩。此外,演化过程中岩浆性质逐渐由氧化性向还原性转变。
廖仁强黄朋胡宁静李安春
关键词:冲绳海槽浮岩元素地球化学岩浆演化
冰期快速形成导致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被引量:1
2020年
在显生宙以来,地球上发生了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其中,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theendOrdovicianmassextinction,EOME)是第一次全球生物大灭绝,其生态系统遭受的破坏程度排在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的第二位[1~3].绝大多数生物大灭绝事件都与大火成岩省在时间上密切相关[4],但是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原因至今仍存在争论.在奥陶纪-志留纪界线,曾经发生过一次大规模冰川事件.一些学者认为冰川导致的剧烈气候变迁是造成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关键[5].
孙卫东廖仁强
关键词:气候变迁生态系统奥陶纪显生宙
东马努斯盆地高镁安山岩物质来源及演化过程——基于全岩主微量和同位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对东马努斯盆地高镁安山岩做了全岩主微量和Sr-Nd-Pb同位素分析,并结合前人测试数据,探究了岩浆物质来源及演化过程。由主量元素[MgO、CaO、FeOT(全铁)、Al_2O_3、TiO_2和P_2O_5]含量随着硅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和La/Sm随着La含量的升高而保持不变可知,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只发生了矿物的分离结晶,分离的矿物可能为橄榄石、辉石、斜长石、钛铁矿和磷灰石。东马努斯盆地高镁安山岩的Pb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Ba和U)的富集、高场强元素(Nb,Th,Ta和Ti)的亏损说明岩浆受到了俯冲板块脱水作用的影响。推测该区高镁安山岩是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由Sr-Nd同位素混合模拟结果可知东马努斯盆地高镁安山岩主要来源于马努斯MORB(洋中脊玄武岩),少量来自于太平洋蚀变洋壳和海底沉积物。根据Sr-Nd-Pb同位素特征推测岩浆混合作用发生在地幔源区,属于源区混染,岩浆在喷发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同化混染作用,也没有加入其他体系的物质。
赵霞黄朋胡宁静孔娟娟廖仁强
关键词:高镁安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东马努斯盆地热液蚀变火山岩元素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选择东马努斯盆地的5个新鲜火山岩和1个蚀变火山岩作为研究对象,对样品进行全岩主微量及斜长石电子探针分析,并对蚀变岩石与新鲜火山岩之间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深入探究了蚀变火山岩的元素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蚀变火山岩的硫化物以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为主,为富Cu型热液硫化物。岩石蚀变区的SiO2含量极高,为硅化蚀变。蚀变岩石的化学成分约为同区玄武质安山岩和英安岩成分总含量的平均值,原岩可能为安山岩。在热液蚀变的过程中,蚀变岩石的质量增加了150%,其中元素Cu、Zn、Ga、Sr、Cd、Ba和Pb超强烈富集,Ti、V、Mn、Co、Ni、Mo和U强烈富集,Si和Fe中等富集;Sc、Cr、Nb、Ta、W和Bi轻微富集;Be和Ca超强烈亏损;Li、Na、Mg、K、Rb、REE和Y强烈亏损;Zr、Cs和Th轻微亏损;Al、P和Hf稳定不变。推测影响蚀变岩石元素迁移的因素有3种:成矿作用、交代作用(绿泥石化、硅化)和元素在流体中的活动性。
赵霞黄朋胡宁静孔娟娟廖仁强王雄
关键词:热液硫化物影响因素
钛的地球化学性质与成矿被引量:5
2020年
钛由于其高强度和抗腐蚀性特征,在航空航天、医药、手机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二十世纪的战略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钛铁矿、钛磁铁矿和金红石是最具经济价值的含钛矿物。钛最初被认为是变质过程中最不活泼的金属元素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钛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进入变质热液流体中发生活动迁移。高压变质脉体中金红石和磷灰石作为共生矿物存在,这可能为富F溶液对钛迁移富集的影响,当氟磷灰石从富F流体中结晶沉淀时K2TiF6络合物分解,钛在其中的溶解度降低进而结晶沉淀出金红石,而这一富集迁移沉淀机制很可能是变质型金红石矿床变质富集的机制。在岩浆矿床中,钛常作为伴生元素赋存于磁铁矿床中。一般认为部分熔融程度、挥发分含量和成矿岩浆温度等决定了含钛矿或高钛岩体的形成,本文认为富金红石的再循环洋壳或者富钛沉积矿床重熔是岩浆型钛矿床的重要成矿物质来源。沉积型钛矿床的形成与区域地质、地理和水动力学有关,它们常在被动大陆边缘,以高风化、高品位钛源岩为后盾通过风化、剥蚀和海侵等主要形成在沿海岸带特别是南北纬30°低纬度地区。总之富钛源区、起源深度、部分熔融温度和程度、陆壳混染程度、挥发分、流体成分、风化剥蚀能力等决定了钛矿化成功与否。
孙赛军廖仁强丛亚楠隋清霖李爱
关键词:钛矿床钛磁铁矿金红石
斑岩型钼矿床的形成机制与地球化学过程被引量:8
2020年
斑岩型钼矿床是世界钼矿床中最重要的种类,其中90%以上的钼矿床都和斑岩有关。斑岩型钼矿床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成矿带和特提斯成矿带上,主要与板块俯冲过程有关,可以分为斑岩铜钼矿床、高氟型斑岩钼矿床和低氟型斑岩钼矿床。我们通过对全球斑岩型钼矿床的时空分布与钼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分析,认为斑岩型钼矿床的物质来源是钼元素通过表生地球化学作用进行初始富集后形成的富钼沉积物。新元古代晚期(750~542Ma)大气氧再次升高之后,富钼的黑色页岩等才大量出现,因此斑岩型钼矿床主要形成于500Ma之后。富钼黑色页岩等沉积物在板块俯冲过程中脱水,形成富含Mo和Re的变质流体,同时两者发生分异。这种变质流体交代上覆地幔楔使Mo和Re留存在其中。随着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形成富Cu(Au)的岩浆,穿过富含Re(Mo)的上覆地幔楔,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床,因此这类矿床的辉钼矿Re含量更高。而随后出现的板块后撤,使软流圈上涌,板片上大量多硅白云母分解,形成了富含F的岩浆,穿过富含Mo的上覆地幔楔,进而形成高氟型斑岩矿床。低氟型钼矿床很可能与俯冲关系较小,富钼沉积物通过造山过程被深埋,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低氟型斑岩钼矿床。
李聪颖廖仁强
关键词:斑岩钼矿床俯冲作用
从铼的地球化学性质看我国铼找矿前景被引量:14
2020年
铼是生产涡轮发动机耐高温超级合金的核心元素,被誉为改变航空业的金属。斑岩铜矿伴生的辉钼矿和还原性沉积岩中的硫化物是铼的主要赋存矿物。从目前铼的产量来看,全球近一半的铼产出于智利的斑岩铜钼矿床。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智利的铼探明储量在1300吨。其他国家依次是美国、俄罗斯、秘鲁等国,均在300吨左右。从现有的数据估算我国目前的铼储量约为250吨,以辉钼矿伴生为主。从地球化学的角度来看,铼是地球上最稀有的金属之一;作为中度不相容的亲铜、亲铁元素,铼倾向于在岩浆中富集;铼对硫逸度、氧逸度敏感,在表生过程中可以通过氧化还原过程富集于黑色页岩等还原性沉积物中。封闭、半封闭的海湾是其常见的富集位置。在埃迪卡拉纪和寒武纪,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大幅度上升,是表生过程中铼迁移、富集的最佳时期。我国华南广泛分布形成于近海环境的埃迪卡拉纪寒武纪黑色页岩,仅鄂西分布范围就有数千平方千米,厚度可以达到200m,其中铼的含量达到0.1×10^-6~0.6×10^-6,远景资源量在万吨以上,是寻找铼矿的最佳选区之一。
廖仁强刘鹤李聪颖刘鹤
关键词:辉钼矿寒武纪黑色页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