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化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合成工艺的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使用由非离子型乳化剂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与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的复合乳化剂,以及反应型乳化剂马来酸酐单酯硫酸钠(OS)合成平均粒径为190 nm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有机硅用量、聚合搅拌速度、单体滴加时间、软硬单体配比、聚合温度7个因素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极差分析各因素对单体转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乳化剂用量>软硬单体质量配比>有机硅用量>单体滴加时间>聚合搅拌速度>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得出制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最佳工艺条件:乳化剂用量4%,引发剂用量0.6%,有机硅用量8%,聚合搅拌速度180 r/min,单体滴加时间2 h,聚合温度75℃,软硬单体配比43∶54.
- 裴世红王丽丽宋微石博文
- 关键词:有机硅丙烯酸酯转化率
- 丙烯酸酯乳液热稳定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随着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不断开发与应用,具有优异耐热性能的丙烯酸酯乳液必将成为今后材料领域发展与研究的热点之一。介绍了采用有机硅、有机氟、纳米材料、苯乙烯、交联单体等对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以提高丙烯酸酯乳液热稳定性能的理论依据及发展现状,并对耐热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裴世红靳晓丽李燕宋微
- 关键词:丙烯酸酯乳液热稳定性改性
- 有机氟和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稳定的含氟EP(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利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复合乳化剂含量、引发剂含量、有机氟含量、EP含量、功能单体含量、交联剂含量和聚合温度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结合胶膜吸水率和乳液黏度等指标,优选出制备该改性乳液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依次为聚合温度>有机氟含量>功能单体含量>EP含量>引发剂含量>复合乳化剂含量>交联剂含量,后两者是不显著性因素;制备该改性乳液的最优方案为w(复合乳化剂)=2.0%、w(引发剂)=0.65%、w(有机氟)=2%、w(EP)=4.5%、w(功能单体)=2.5%、w(交联剂)=2.5%和聚合温度70℃。
- 裴世红石博文宋微
- 关键词:丙烯酸酯乳液有机氟环氧树脂改性
- 核壳型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3年
- 综述了几种通过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方法:环氧改性、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改性和有机氟改性等。介绍了它们的改性机理,具体阐述了核壳型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目前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前景。
- 裴世红李燕靳晓丽宋微
- 关键词: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改性方法
- 环氧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的优化被引量:3
- 2012年
- 采用预乳化乳液聚合工艺,利用L2(556)正交试验合成稳定的环氧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环氧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乳化剂用量4.5%,引发剂用量0.6%,软硬单体配比(质量比)为50∶50,环氧树脂用量10%,交联剂用量2.0%,聚合温度75℃。由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已成功地将环氧树脂接枝共聚到丙烯酸酯分子上,改善了共聚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能。
- 裴世红陶洋王丽丽石博文宋微
- 关键词: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