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培源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活性
  • 1篇丁酯
  • 1篇多糖
  • 1篇药物
  • 1篇原子力显微镜
  • 1篇增殖
  • 1篇针药
  • 1篇双酚
  • 1篇双酚A
  • 1篇探针药物
  • 1篇体内代谢
  • 1篇壬基酚
  • 1篇子结构
  • 1篇细胞色素
  • 1篇细胞增殖
  • 1篇辛硫磷
  • 1篇邻苯二甲酸二...
  • 1篇硫磷
  • 1篇内代谢

机构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教育部

作者

  • 3篇周培源
  • 2篇刘晓宇
  • 1篇范雯婷
  • 1篇唐翠娥
  • 1篇李宏
  • 1篇陈素燕

传媒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研究黄原胶分子结构的云母片处理方法优化被引量:1
2023年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成像常用于研究多糖分子结构,然而针对阴离子多糖,现有的制样方法较难在小范围观察区获得其清晰的单分子束结构图片。因此,本文以黄原胶为阴离子多糖代表,从不改变多糖本身结构、提升成像质量角度出发,对多糖样品浓度,云母片不同金属离子盐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等AFM制样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空白云母片上,黄原胶浓度1~5μg/mL时可观测到多糖单分子束结构,但在15μm×15μm扫描范围内可观测的分子束较少。通过对云母片进行处理优化,最佳处理条件选定在0.5 mmol/L的CaCl_(2)溶液处理2 min或2 mmol/L CaCl_(2)溶液处理0.5 min。在此条件下,当黄原胶浓度为5μg/mL时,在3μm×3μm观测范围内,处理后云母片上的黄原胶分子束数量及成像质量相比空白云母片显著提升,且其单分子束高度与分子结构并未发生改变。此外,通过提高云母片干燥温度可以获取更均匀的黄原胶分子结构图片。本研究可为其他阴离子多糖AFM成像的样品制备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参考。
唐翠娥周培源刘延照李艳
关键词:黄原胶
3种增塑剂单独和联合暴露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探究结构差异较大、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类增塑剂雌激素活性的联合效应,选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双酚A(BPA)和壬基酚(NP)作为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类和烷基酚类增塑剂的代表物进行试验。用DBP、BPA和NP单独及两两混合处理MCF-7细胞。采用M丌法检测培养24 h、48 h、72 h和96 h时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培养48 h后的细胞生长周期分布,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运用效应叠加模型(ES)判定联合效应类型。结果表明,在单独暴露试验中,DBP、BPA和NP组PI均大于1,且均能提高S期(DNA合成期)细胞比例。因此,DBP、BPA和NP均能显著促进MCF-7细胞增殖。混合暴露试验中,1)DBP和BPA在MTT试验中24 h、48h、72 h和96 h时的效应叠加指数(ESI)分别为1.013 9、1.023 8、0.9999、1.010 8,在流式细胞仪试验中ESI为1.014 1。因此,DBP和BPA的雌激素活性联合效应为加和作用。2)DBP和NP在MTT试验中24 h、48 h、72 h和96 h时的ESI分别为1.004 0、1.008 6、1.011 5、1.0103,流式细胞仪试验中ESI为0.997 0。因此,DBP和NP的雌激素活性联合效应为加和作用。3)BAP和NP在MTT试验中24 h、48 h、72 h和96 h时的ESI分别为0.980 6、0.981 8、0.977 7、0.973 3,流式细胞仪试验的ESI为0.912 8。由此可知,BPA和NP的雌激素活性联合效应为拮抗作用。因此,可以采用MCF-7细胞增殖试验研究环境污染物雌激素活性联合效应。
武宗高陈素燕周培源刘晓宇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MCF-7细胞增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双酚A壬基酚雌激素活性
“Cocktail”法研究辛硫磷对鲫鱼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建立"Cocktail"探针药物法分析辛硫磷对鲫鱼细胞色素P450不同亚型酶系代谢活性的影响,为探究辛硫磷在鲫鱼体内的残留代谢途径及毒理学评价奠定基础。方法将鲫鱼随机分为4组,即辛硫磷染毒组、空白对照组、抑制剂对照组和诱导剂对照组,连续给药1周后,利用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鲫鱼血浆中各探针药物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结果辛硫磷能够显著增加咖啡因在鲫鱼体内的半衰期t_(1/2)(P<05)、血药浓度与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P<0.01)以及平均驻留时间MRT(P<0.05);能够显著降低甲苯磺丁脲在鲫鱼体内的清除率CL(P<0.05)、AUC(P<0.01)以及MRT(P<0.05),氨苯砜在鲫鱼体内的t1/2(P<0.05)、AUC(P<0.05)以及MRT(P<0.01)。而对氯唑沙宗、奥美拉唑、美托洛尔3种探针药物在鲫鱼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影响。结论辛硫磷能够抑制鲫鱼体内CYP1A2的活性,诱导鲫鱼体内的CYP2C9、CYP3A4的活性,对鲫鱼体内CYP2E1、CYP2D6和CYP2C19的活性不具有明显的诱导或抑制作用。
李宏周培源范雯婷刘晓宇
关键词:辛硫磷探针药物体内代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