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娇
-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多源时序影像的南方稀土矿区土地毁损与恢复过程分析
- 采用1990-2016年的HJ-1B CCD、Landsat5/8遥感数据,以岭北稀土矿区为例,结合遥感时序分析方法,分析稀土开采的时空分布及矿区土地毁损与恢复过程。为减少因传感器不同而带来的误差,构建HJ-1B CCD...
- 李恒凯雷军吴娇
- 关键词:稀土矿区
- 文献传递
- 东江源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遥感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植被覆盖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和指示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1995—2013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东江源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进行了监测和分析.为提高监测的可靠性,以高分遥感影像获取的源区植被覆盖度作为检验数据,比较像元二分法模型(DPM)和不同端元的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提取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五端元的LSMM更适宜高植被覆盖且地物复杂的源区植被覆盖度提取;从1995年到2013年,源区植被覆盖总体达60%以上,植被较为茂盛.低植被覆盖区域尽管所占比例不高,但呈现集中连片且向周边蔓延的态势,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植被退化主要原因为:大面积脐橙种植、城镇化和矿产资源的挖掘,这些因素可能还会导致更大范围的生态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 吴娇李恒凯雷军
- 关键词:动态监测植被覆盖度
- 多源时序影像的南方稀土矿区土地毁损与恢复过程分析
- 采用1990-2016年的HJ-1B CCD、Landsat5/8遥感数据,以岭北稀土矿区为例,结合遥感时序分析方法,分析稀土开采的时空分布及矿区土地毁损与恢复过程。为减少因传感器不同而带来的误差,构建HJ-1B CCD...
- 李恒凯雷军吴娇
- 关键词:稀土矿区
- 基于GF-1影像的东江流域面向对象土地利用分类被引量:21
- 2018年
- 针对东江流域地物斑块破碎、湖泊河流众多等因素影响其地物分类精度的问题,该文以GF-1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结合模糊分类和CART决策树分类法获取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信息。根据近红外波段均值的模糊范围(480~2 200)选择模糊小于隶属函数对水体与非水体进行区分,近红外波段均值小于480确定为水体,大于2 200确定为非水体;在水体类别中,采用长宽比指数模糊范围(1.53~4.32)调用模糊大于函数对河流与水库进行了区分,长宽比指数小于1.53确定为水库,大于4.32确定为河流;在非水体类别中,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特征值模糊范围(0.21~0.62)调用模糊大于函数区分植被与非植被,NDVI指数小于0.21确定为非植被,大于0.62确定为植被,最后采用面向对象的CART决策树分类法分出河流、水库、园地、林地、耕地、灌草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与极大似然分类法、非监督分类法应用到GF-1遥感影像相比,基于面向对象的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的效果最好,总体分类精度高达93.27%,Kappa系数高达0.92。该方法可以作为东江流域获取较高土地利用信息的有效方法,为研究流域生态环境变化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 李恒凯吴娇王秀丽
- 关键词:土地利用东江流域
- 基于多源时序NDVI的稀土矿区土地毁损与恢复过程分析被引量:15
- 2018年
- 为分析稀土开采的时空分布及矿区土地毁损与恢复过程,该文以岭北稀土矿区为例,以1990—2016年的HJ-1B CCD、Landsat 5和Landsat 8遥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回归分析法、遥感时序NDVI分析方法,对岭北稀土矿区的稀土开采状况及土地毁损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为减少不同数据由于传感器自身原因而带来的NDVI误差,采用回归分析法构建HJ-1B CCD、Landsat5/8数据的NDVI转换方程并利用均方根误差对转换方程的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HJ-1B CCD、Landsat5/8数据的NDVI影像对应转换方程的R2值均超过0.9以及模拟影像与真实影像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值均小于0.05,说明HJ-1B CCD、Landsat5/8的NDVI数据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所求的转换方程具有较高精度,可以消除数据来源差异对NDVI的影响;稀土开采时空分布分析表明岭北稀土矿区在2001—2004年、2006年的开采面积较大,均超过1 km^2,其中2006的开采面积最大,达到2.546 1 km^2;稀土开采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分散,不仅增加了监管的困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理困难;土地毁损与恢复分析表明受到人为扰动的区域占矿区总面积的54.59%,其中受森林砍伐扰动影响的面积最大,为86.5341 km^2;稀土开采扰动的土地面积为11.354 4 km^2,其植被恢复的平均加权时长为11年。其中复垦恢复的面积为5.004 9 km^2,仍有6.349 5 km^2的区域植被未恢复,急需治理。该研究能较好的反映稀土干扰下的土地毁损与恢复过程,为岭北稀土矿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及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 李恒凯雷军吴娇
- 关键词:土地复垦土地利用遥感稀土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