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正罡
- 作品数:30 被引量:129H指数:6
- 供职机构: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医学高峰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污泥堆放场地附近饲养生猪肠组织微塑料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索污泥堆放场地对周围土壤的微塑料污染及污泥堆放场附近家养猪的粪便和大肠组织中微塑料污染状况。方法采集污泥堆放场地周边表层土壤及农户自家饲养黑猪粪便与大肠组织样本,采用体视显微镜和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初判,采用激光红外成像系统(LDIR)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结果表层土壤、猪粪便和猪大肠组织中微塑料丰度分别为354~524个/10g、1 120个/10 g和96个/10 g。猪大肠中微塑料主要为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对苯二甲酸类(PET),丰度分别为40、17、13和7个/10 g,粒径以200μm以下的微塑料为主(86.21%),与土壤中微塑料特征存在差异。结论在猪大肠组织中检出微塑料,可能与污泥堆放场地的微塑料污染有关。
- 华正罡李良那军李涵姜枫毛志远李延升张蕊孙炜潘国伟闫灵均杨佐森
- 关键词:污泥猪大肠肠道组织污染
- 环境中微塑料对生物体毒性效应及分析方法被引量:1
- 2021年
- 环境中大量的塑料废物对生物体潜在危害日益增加,人们对塑料污染也越来越重视。塑料污染有可能直接被生物体摄入,或间接地通过吸附其他环境污染物,并将其转移至摄入塑料的生物体内。微塑料不易降解,除非被消除,否则会持续存在。本文通过文献阅读,探讨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在生物环境中检测塑料颗粒所面临的挑战。先对微塑料的可能来源、与化学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环境中的命运和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再讨论环境中这些塑料颗粒进入人体的可能途径,以及它们在细胞水平上的摄取机制;通过分析生物样品中的微塑料颗粒的分离和鉴定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为微塑料监测、风险评估和管理战略提供技术支持。
- 蒋莹华正罡曹忠波姜枫李延升杨佐森
- 关键词:生物体毒性效应
- 肉和肉制品中铝含量ICP-OES法测定前处理方法建立
- 2015年
- 目的研究肉和肉制品中铝含量测定的前处理方法,建立一个最佳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对铝元素进行准确测定。方法用湿法消解法、微波消解法和干灰化法3种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对近60份肉类样品进行前处理方法选择实验,并且对最优方法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干灰化法最适宜肉类样品的检测,灰化温度由350℃起逐渐升温至500℃,恒温4h,必要时需再加适量硝酸2次消化。方法检出限为0.6 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8.8%,加标回收率在86.0%~105%。结论研究方法较国标方法准确度和回收率高,精密度好,更适合于肉类等复杂基质中铝元素测定。
- 华正罡伊萍冯静高岩
- 关键词:肉制品前处理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中10种麻痹性贝类毒素被引量:4
- 2019年
-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方法。样品经0.5%甲酸加热提取,石墨化炭黑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采用TSK–GelAmide–80色谱柱(150mm×2.0mm,5μm),以水溶液(含2mmol/L甲酸铵,50mmol/L甲酸)A,95%乙腈水溶液(含2mmol/L甲酸铵,50mmol/L甲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量为0.3mL/min,进样体积为10μL,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藤沟藻毒素3、4(GTX3、GTX4)、脱氧藤沟藻毒素3(dcGTX3)的检出限为8μg/kg,藤沟藻毒素5(GTX5)、新石房蛤毒素(neoSTX)、石房蛤毒素(STX)、脱氧甲酰基类毒素(dcSTX)的检出限为20μg/kg,藤沟藻毒素1,2(GTX1,GTX2)的检出限为24μg/kg,脱氧藤沟藻毒素2(dcGTX2)的检出限为28μg/kg。GTX3,dcGTX3,GTX4的线性范围为4~80μg/L,GTX5,neoSTX,STX,deSTX的线性范围为10~200μg/L,GTX1的线性范围为12~240μg/L,GTX2的线性范围为11~220μg/L,dcGTX2的线性范围为14~280μg/L,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平均回收率为82.5%~115.1%,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7.5%(n=6)。该方法检出限低,精确度高,适用于水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检测。
- 冯静陈曦邹淼华正罡
-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贝类毒素
- 亲水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尿液中百草枯和敌草快被引量:4
- 2022年
- 建立亲水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尿液中百草枯和敌草快的方法。样品经磷酸盐缓冲液(pH=6.8)提取,用弱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选择Waters HILIC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为分离柱,以乙腈-20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pH=3.7)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在优化的条件下,百草枯和敌草快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0~150μg/L和0.5~75μ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和0.998,检出限分别为0.2、0.1μg/L。百草枯和敌草快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0.9%、100.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1.6%(n=6)。该方法适用于尿液中百草枯和敌草快的同时测定。
- 华正罡陈曦于浩洋冯静
-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百草枯
- 保健食品过氧化值测定方法的探讨被引量:4
- 2012年
- 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检测,国内尚未建立标准方法。保健食品的日常检测方法主要参照《食品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因为方法中没有前处理,所以保健食品的前处理主要参照《糕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由于保健食品的成份复杂,存在着许多干扰因素,样品的前处理成为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测定的难点。本文对碘量法测定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样品前处理及样品分析中所遇到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 伊萍余波华正罡
- 关键词:保健食品过氧化值
-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PM_(2.5)中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和16种多环芳烃被引量:5
- 2020年
- 采集PM_(2.5)样品后的滤膜经正己烷与二氯甲烷以体积比1∶1组成的混合液超声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浓缩后用水定容至5.0 mL,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样品溶液中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和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在气相色谱分离中采用DB-5MS UI色谱柱,在串联质谱分析中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和16种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均在5~20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2~0.019 ng·m^(-3)。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80.4%~108%,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90%~5.0%。
- 曹忠波张媛媛刘晓晶陈曦华正罡
- 关键词:多环芳烃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淡水鱼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残留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淡水鱼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残留的方法。方法采用对样品用乙腈提取,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氘代孔雀石绿为内标物定量。色谱柱:A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μm);柱温:40℃;样品室温度:4℃;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5 mmol/L乙酸铵+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进样体积:10μl;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最低检出限孔雀石绿、结晶紫、隐形孔雀石绿、隐性结晶紫均为0.05μg/kg。孔雀石绿、结晶紫、隐形孔雀石绿、隐性结晶紫的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1.9%(RSD=1.9%)、96.2%(RSD=3.3%)、100.2%(RSD=4.6%)、89.5%(RSD=4.1%)。结论本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高,适用于淡水鱼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的检测。
- 华正罡冯静伊萍高岩
-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孔雀石绿结晶紫代谢物淡水鱼
- 辽宁地区部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膳食暴露风险评估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评估辽宁地区部分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对我省居民健康的潜在风险。方法随机从辽宁省大型商场和小型农贸市场采集样品共330份,采用蒸馏法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基于点评估和概率评估2种评估方式对食物中二氧化硫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经检测,样品二氧化硫超标率为5.15%,其中蔬菜罐头(酸菜)、水产及水产品、食用淀粉超标率分别为30.0%、16.2%、9.09%,其他种类样品均未超标。通过点评估得出不同食品中二氧化硫的膳食摄入风险值均远小于100%。运用风险评估软件@risk7.6进行概率评估,在50%、75%、90%、99%暴露量位点下,不同食物二氧化硫的风险商(hazard quotient,HQ)值均远小于1。结论本研究范围内,辽宁地区食物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在人体可接受范围内,无明显膳食风险。研究结果可为辽宁省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蒋莹陈曦余波刘顺鑫韩晓鸥华正罡
- 关键词:二氧化硫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油中16种真菌毒素被引量:8
- 2019年
-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等16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水-甲酸(体积比为80∶19∶1)振荡提取,过六合一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净化,提取液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50 mm×2.1 mm,1.7μm)色谱柱进行分离,采用内标法定量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1~16.5μg/kg,定量限为0.3~50μg/kg,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9.2%(n=6),平均回收率为75.9%~104.5%。该方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适用于同时检测食用油中的16种真菌毒素。
- 邹淼陈曦刘思飞冯静华正罡
-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食用油真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