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婷
-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
- 2023年
- 目的探讨子宫脱垂(UP)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UP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盆底重建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比较2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长、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尿动力学指标(包括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盆底功能(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影响问卷(POPDI-6)评估)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及尿管留置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组最大膀胱容量及最大尿流率值均比术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6个月2组残余尿量均比术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01);术后6个月2组POPDI-6评分均比术前降低(P<0.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UP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创伤小,可改善患者的尿动力学及盆底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吴琮璋刘婷婷余桂梅
- 关键词:子宫脱垂腹腔镜尿动力学
- 腹腔镜下非孕期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非孕期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在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18年6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妇产科行非孕期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的患者35例为观察组,并收集同期行传统经阴道宫颈环扎术的患者35例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及基础疾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妊娠结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住院时间、手术的时间、24h内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妊娠结局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对于治疗宫颈功能不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刘婷婷余桂梅
- 关键词:宫颈环扎术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与经腹全子宫切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本院开展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54例分为腹腔镜组,开腹全子宫切除术54例为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开腹组,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全切除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临床上优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但是要注意选择手术指征。
- 刘婷婷余桂梅
- 关键词:全子宫切除腹腔镜开腹手术
- 健康体检人群中混合性阴道炎与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了解阴道微生态与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06/2020-12月在某三甲妇幼保健机构健康中心行常规妇科体检的680名妇女,均行阴道微生态、宫颈HPV检测。根据HPV感染情况分为HPV阳性组(n=121),HPV阴性组(n=559)。结果HPV阳性组16、18型高危阳性有33人(27.27%),非16、18型的高危阳性有75人(61.98%),仅低危HPV感染的有13人(10.74%)。HPV阳性组51例(42.15%)合并多重HPV感染。本研究中人群阴道微生态失衡的有342例(50.19%),其中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vag-initis,BV)最为常见,其次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其中混合性阴道炎、pH值与HPV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混合性阴道炎是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79,95%CI:1.403~4.382)。结论临床上针对HPV感染,应采用改善阴道微环境,维持正常菌群的方案。治疗混合性阴道炎,对于降低HPV感染率,提高HPV的清除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 刘婷婷易念华易念华付晴晴
- 关键词:混合性阴道炎人乳头瘤病毒妇科体检
- 盆底重建术联合抗尿失禁手术对盆腔器官脱垂合并隐匿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 2023年
- 目的 探究盆底重建术联合抗尿失禁手术对盆腔器官脱垂(POP)合并隐匿性压力性尿失禁(OSUI)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POP合并OSU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盆底重建联合抗SUI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比较两组POP复发率、再发SUI发生率;于术前、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尿动力学[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max)、残余尿量]、盆底功能[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手术指标、POP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PFDI-20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残余尿量均少于术前,Qmax、Pdetmax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残余尿路显著少于对照组,Qmax、Pdetmax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SU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重建术联合抗尿失禁手术治疗POP合并OSUI,能够改善患者术后尿动力学,减少并发症,降低SUI发生率。
- 吴琮璋刘婷婷倪茗余桂梅
-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盆底重建术
- 亮丙瑞林调控AMPK/COX-2通路对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究亮丙瑞林对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和凋亡及单磷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环氧合酶-2(AMPK/COX-2)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亮丙瑞林低剂量组、亮丙瑞林中剂量组、亮丙瑞林高剂量组、高剂量+抑制剂组。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Annexin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Bcl-2相关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磷酸化AMPK(p-AMPK)、AMPK、COX-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亮丙瑞林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增殖活力呈现下调趋势;凋亡率呈现上调趋势(P<0.05);细胞中Bax、Caspase-3与p-AMPK/AMPK蛋白表达升高,Bcl-2与COX-2蛋白表达降低,且均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亮丙瑞林高剂量组相比,高剂量+抑制剂组细胞增殖活力、细胞中Bcl-2与COX-2蛋白表达升高,而凋亡率、细胞中Bax、Caspase-3与p-AMPK/AMPK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亮丙瑞林可能通过激活AMPK/COX-2通路抑制子宫肌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 方娟吴利荣刘婷婷胡昌华
- 关键词:亮丙瑞林子宫肌瘤细胞
- 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武汉市汉阳医院进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1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2个月患者PFD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PFD组(n=41)与无PFD组(n=98)。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PFD的相关指标;经MedCalc软件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计量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探讨其对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PFD的预测价值;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PFD的独立危险因素;R语言软件4.0“rms”包构建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PFD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校正及决策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及临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吸烟、饮酒、孕产次、分娩方式、人工流产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的AUC分别为0.674、0.82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9岁、24.4 kg/m2。年龄、BMI、饮酒、孕产次、分娩方式是影响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PFD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正曲线与原始曲线及理想曲线接近,C-index为0.675(95%CI:0.633-0.732),模型拟合度高;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阈值>0.19,可提供临床净收益,且临床净收益均高于年龄、BMI、饮酒、孕产次、分娩方式。结论本研究基于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PFD的独立危险因素即年龄、BMI、饮酒、孕产次、分娩方式构建了列线图预测模型,对PFD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对PFD高风险患者进行干预,降低PFD的发生率。
- 吴琮璋刘婷婷余桂梅倪茗
- 关键词: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列线图
- 经阴道与经腹腔镜良性卵巢肿瘤剔除术的比较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对经阴道与经腹腔镜卵巢肿瘤剔除术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45例肿瘤直径5-12 cm的卵巢囊肿病人,初步排除恶性肿瘤,按手术途径分为两组,经阴道(A组)20例,经腹腔镜(B组)25例,比较他们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结果:经阴道卵巢肿瘤剔除术与经腹腔镜手术比,前者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疼痛轻、愈合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但不适用于未婚、阴道壁弹性差患者。结论:对于两种术式的选择,各有利弊,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把握好手术途径和手术方式。
- 刘婷婷
- 关键词:卵巢肿瘤经阴道手术腹腔镜
- TTTY10调控miR-490-3p通过HMGB1信号通路对宫颈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chain non-coding RNA,lnc RNA)TTTY10对宫颈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对mi R-490-3p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妇产科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14例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q 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及不同宫颈癌细胞株中TTTY10表达情况。将编码TTTY10-si RNA的质粒或空载质粒转染至宫颈癌Cas Ki细胞中,q PCR检测质粒TTTY10-si RNA转染宫颈癌细胞的转染效率,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沉默TTTY10后宫颈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q PCR检测沉默TTTY10后mi R-490-3p和HMGB1 m RNA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 R-490-3p与HMGB1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沉默TTTY10后HMGB1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织中TTTY10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宫颈癌细胞株中TTTY10的表达显著高于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P<0.01);TTTY10-si RNA质粒可以有效转染进入Cas Ki细胞内并敲减TTTY10的表达(P<0.01),沉默TTTY10可以抑制宫颈癌Cas Ki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宫颈癌细胞mi R-490-3p的表达和抑制HMGB1 m RNA的表达(P<0.05或P<0.01)。mi R-490-3p能与HMGB1 m RNA的3′-UTR特异性结合,沉默TTTY10后HMGB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结论:TTTY10可以靶向调节mi R-490-3p,并且通过HMGB1信号通路影响宫颈癌Cas Ki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TTTY10可作为宫颈癌的诊断标志物和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 杨长群刘婷婷金志珊熊国平
- 关键词:宫颈癌长链非编码RNA高迁移率族蛋白1迁移
- 改良术式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索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改良术式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 10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式,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进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改良术、常规式无张力尿道悬吊术治疗,此项试验在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进行。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98.00%)、治疗后12个月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4.00%)、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0.00%)、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实施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改良术操作简单快捷,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 刘婷婷余桂梅
- 关键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无张力尿道悬吊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