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海燕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机械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1篇雨量
  • 1篇蒸散
  • 1篇蒸散量
  • 1篇沙地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功能区
  • 1篇湿润指数
  • 1篇气候类型
  • 1篇气候区
  • 1篇气候区划
  • 1篇气候异常
  • 1篇潜在蒸散
  • 1篇潜在蒸散量
  • 1篇热量指数
  • 1篇物候期
  • 1篇小叶杨
  • 1篇林业
  • 1篇内蒙古林业

机构

  • 4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4篇代海燕
  • 3篇李丹
  • 2篇陈素华
  • 2篇杨丽萍
  • 2篇朝鲁门
  • 1篇吕迪波
  • 1篇秦艳
  • 1篇都瓦拉
  • 1篇王晓江
  • 1篇安丽娟

传媒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干旱气象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GIS的内蒙古林业气候区划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水热因子的三维空间分布开展内蒙古地区林业气候区划,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雨量带呈东西向带状分布规律,温度在南北分布基础上受地形影响较为明显,潜在蒸散量更多体现了水热因子的综合影响。区划结果显示,乔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东北大部、大兴安岭岭南到燕山北麓地区及内蒙古中部的阴山山脉,荒漠区主要以阿拉善盟为主,中间为过渡乔木适宜亚区、选择性乔灌种植区和无乔草原灌木混生区。该区划结果与下垫面植被基本一致,表明蒸发和降水指标选取的较为合理。
代海燕都瓦拉王晓江李丹安丽娟
关键词:降雨量潜在蒸散量湿润指数
两种干湿气候类型评价方法在内蒙古地区应用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Holdridge可能蒸散率(PER)和徐文铎湿润指数(HI)在内蒙古地区的应用结果表明:两种干湿气候类型划分差异主要体现在半干旱和亚(半)湿润区,其余气候类型地域分布比较一致。其年代变化的共同点是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面积逐年增加,亚(半)湿润区+湿润区面积逐年减少。PER分类与降水量分布规律明显,而HI分类更多体现了温度和降水的综合影响。在考虑下垫面特征的情况下,徐文铎湿润指数更符合内蒙古地区干湿气候带划分。30 a温度与降水相关分析表明:温度呈显著增加趋势,而降水的下降趋势属正常气候波动。
代海燕杨丽萍武艳娟朝鲁门李丹
关键词:气候变化热量指数
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地木本植物物候期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物候现象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基于物候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地木本植物物候的影响,对于林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开鲁农牧业气象观测站1983—2012年小叶杨和榆树物候观测资料及同期气候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地小叶杨和榆树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3—2012年,研究区增温明显,气候倾向率0.501℃·(10a)-1;日照时数平均每10 a增加109.65 d。(2)近30多年来,科尔沁沙地小叶杨和榆树花芽开放期"先提前后推迟"特点明显,落叶末期相对稳定。生长季呈相对缩短趋势,平均生长季长度分别为198 d和209 d。(3)气温是影响小叶杨和榆树花芽开放期的关键气象因子;落叶末期对日照时数较为敏感。
杨丽萍代海燕陈素华秦艳吕迪波郭晓丽
关键词:物候期气候变化科尔沁沙地
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冷暖季节气候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8个站点近30 a的日气温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年冻融指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生态功能区融化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冻结指数波动变化但不显著;年>0℃天数呈增加趋势,<0℃天数则减少,都未达到显著水平;暖季日平均融化指数显著上升,冷季日平均冻结指数也呈增加趋势,其中2站点达显著水平,表明该地区暖季越暖,冷季亦变冷,气候呈两极化趋势;>0℃生长季初日全部提前,其中62.5%的站点达到显著水平,多数站点生长季推后,但只有1个站点达到显著水平,表明生长季延长初日提前贡献较大.
代海燕陈素华武艳娟李丹朝鲁门
关键词:气候异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