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尧瑶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液质联用法检测小麦粉中毒死蜱、甲氰菊酯和嘧霉胺残留被引量:6
- 2011年
- 为同时定量检测小麦粉中毒死蜱、甲氰菊酯和嘧霉胺的残留,建立了小麦粉中这3种农药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氨基柱净化,C18色谱柱分离,电喷雾源离子化和质谱多反应方式检测。结果表明,使用外标法定量,农药在一定范围内浓度与响应值呈显著线性关系,R2>0.99。毒死蜱、甲氰菊酯和嘧霉胺在液质联用仪上的检测限均为1.5μg/kg,定量限均为5.0μg/kg。添加不同水平毒死蜱、甲氰菊酯和嘧霉胺,3种农药在全麦粉中的添加回收率均大于80%,RSD均小于20%。该方法具有回收率高、精密度好、分析效率高和节省成本等特点,能满足小麦粉中毒死蜱、甲氰菊酯和嘧霉胺同时检测的需要。
- 沈燕刘贤进孙星刘美娟潘冬马尧瑶田甜
- 关键词:液质联用仪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油菜和土壤中烯草酮的残留被引量:4
- 2010年
-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流动相为乙腈-水-甲酸(体积比90∶10∶0.1),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油菜和土壤中的烯草酮残留。结果表明:添加水平分别为0.01、0.05、0.1mg/kg时,测定回收率在90%~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 王冬兰沈燕刘贤进马尧瑶余向阳孙星田甜
- 关键词:烯草酮液质联用仪油菜
- LC-MS/MS法研究甲磺隆和氯磺隆在不同条件土壤中的残留行为被引量:2
- 2010年
- 在建立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检测技术的基础上,采用PVC材料的圆柱形盆钵栽培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甲磺隆和氯磺隆的残留特性。结果表明,甲磺隆和氯磺隆在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残留量均呈不断下降趋势。处理后15d,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两种农药残留量分别下降了44.7%和41.5%(甲磺隆)及38.7%和40.1%(氯磺隆),根际和非根际的残留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后31d,残留量分别下降了77.7%和64.8%(甲磺隆)及62.7%和50.1%(氯磺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处理后63d,残留量分别下降了96.4%和85.1%(甲磺隆)及90.0%和79.4%(氯磺隆),残留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甲磺隆的降解趋势和氯磺隆基本一致,但下降幅度比氯磺隆大。二者在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残留量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式C=C0e-λ(tC代表浓度;C0代表初始浓度;t时间),决定系数范围在0.9342~0.9957之间。在种植水稻的条件下,下层土的农药残留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后数日内达最高点,之后不断下降,122d后低于检测限。水稻下层土残留的从无到有说明农药在土壤中的淋溶可能是水田环境农药残留降解的原因之一。干旱土壤条件下,土壤的淋溶作用不明显。说明水旱轮作有利于农药残留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
- 沈燕刘贤进王冬兰马尧瑶孙星张霄余向阳夏锦瑜
- 关键词:甲磺隆氯磺隆液质联用
- 炔螨特在桑树及土壤中的残留特性被引量:1
- 2012年
- 为科学指导安全用药,确定炔螨特在桑树上的安全用药准则,研究了农药炔螨特在桑树不同部位的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特性。采用液质联用检测技术,研究炔螨特施用后不同时间的残留量,以及不同施药方式处理下炔螨特的最终残留特性。结果表明,炔螨特在桑树不同部位的残留规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C0e-kt。由该方程求出炔螨特在桑叶、土壤和桑葚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78~10.42、9.21~12.46和7.91~10.85 d。最终残留结果显示,桑叶、桑葚和土壤施药后10 d残留量分别下降到施药后3 d的16.7%~30.40%、29.0%~31.1%和37.1%~34.7%。距最后一次施药10 d后,桑叶和桑葚部位炔螨特最终残留量检测结果低于10.0mg/kg。因此,建议炔螨特在桑树上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值暂定为10.0mg/kg,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为10 d。
- 沈燕王冬兰刘贤进吴长付孙星马尧瑶
- 关键词:炔螨特桑树农药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