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荣滋

作品数:10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80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椎间盘
  • 5篇腰椎
  • 5篇椎间盘突出
  • 4篇腰椎间盘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突出症
  • 4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植骨
  • 2篇治疗腰椎间盘...
  • 2篇治疗腰椎间盘...
  • 2篇手术
  • 2篇前路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椎间融合
  • 2篇外科
  • 2篇微创
  • 2篇疗效
  • 2篇颈椎

机构

  • 10篇解放军第18...

作者

  • 10篇陈昆
  • 10篇陈荣滋
  • 6篇郑文忠
  • 6篇王鸿泰
  • 6篇刘爱刚
  • 5篇蔡惠民
  • 4篇林洪光
  • 2篇黄钿峰
  • 1篇尤瑞金
  • 1篇肖奕增

传媒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切口开窗腰髓核摘除术并发症的防治
2012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窗腰髓核摘除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近5年来我们采用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5例。结果本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出现脑脊液漏3例,刀片断裂1例,腰椎间盘炎2例,术后2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1例。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3.5年),按Nakai分级,优1157例,良496例,可32例,优良率98.1%。结论小切口开窗腰髓核摘除术符合微创外科手术理念,手术保留脊柱中后柱的解剖结构,创伤小,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有效防止腰椎节段性不稳、神经根损伤、腰椎间盘炎等并发症,手术安全性高。
林洪光郑文忠陈昆刘爱刚尤瑞金肖奕增陈荣滋
关键词:小切口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
妇女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发生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探讨妇女在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对骨质疏松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第180医院120例围绝经期妇女,年龄在45~55岁,检测所有患者的雌二醇(E2)及骨代谢指标水平,如Ⅰ型羧基末端肽(CTX)、氨基酸中段骨钙素(NMI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以及患者骨密度值(BMD),比较并分析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和骨代谢及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结果 45~50岁组的患者E2水平显著高于51~55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89,P〈0.05),同时BMD值也显著高于51~55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7,P〈0.05)。CTX、NMID、PINP值则显著低于51~55岁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37、10.52、8.93,均P〈0.05);所有患者E2值与破骨CTX、NMID、PINP浓度具有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321、-0.582、-0.507,均P〈0.05),同时与骨密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398,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的降低,可引起破骨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骨组织的吸收,导致最终的骨密度下降及骨质疏松的发生。可通过检测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来预测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也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陈荣滋陈昆刘爱刚郑文忠
关键词: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雌激素水平
单纯腰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回顾10年单纯腰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分析其疗效.方法 2003-10~2013-10作者采用椎板开窗法单纯腰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16例(其中部队官兵62例).腰2-3 4例,腰3-4 91...
郑文忠陈荣滋林洪光陈昆黄钿峰王鸿泰刘爱刚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桡骨远端逆行带血管蒂植骨治疗舟状骨骨不连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逆行带血管蒂植骨治疗舟状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从2003年3月—2009年5月我科收治舟状骨骨折骨不连病人16例,采用桡骨远端逆行带血管蒂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2月,采用Herbert和F isher的舟骨骨折分级评价系统,所有病人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月,有较高的满意度和好的临床结果。结论桡骨远端逆行带血管蒂植骨治疗舟状骨骨折骨不连疗效好,可以作为治疗舟状骨骨不连的首选方法。
刘爱刚郑文忠陈昆陈荣滋王鸿泰林洪光
关键词:骨不连
Zero-p与钛板+cage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近中期疗效对比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讨论Zero-p与常规钛板内固定系统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近期、中期疗效上的差异。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我科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3例,同时期采用常规颈前路减压、钛板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25例,分别比较两组在术前及术后1年、5年随访中Bazaz吞咽困难分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症状改善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摄颈椎X线片评价植骨融合程度、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及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发生。结果Zero-p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低于钛板cage组,术后1年症状改善率、JOA评分、NDI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中期疗效评价中,两组患者极少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Zero-p相较于常规钛板内固定,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发生方面具有优势。结论 Zero-p相较于常规钛板内固定能有效降低吞咽困难发生,两组近期疗效相当,Zero-p中期疗效优于常规钛板内固定。
陈昆蔡惠民陈荣滋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椎间融合异位骨化
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前三维测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背景:椎弓根是连接椎体与椎板之间最坚强的骨性结构,通过椎弓根进行螺钉固定为重建脊柱稳定提供了可靠的力学基础。目的:对腰椎椎弓根的三维模拟进钉的测量参数进行分析,提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临床应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分析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L1-L5)相关疾病患者的原始CT资料,利用Mimics软件建立三维多平面重建成像模型,通过Mimics软件对腰椎行三维重建并预测钉长、直径、水平面角及矢状面角度,并与临床置钉内固定后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结论:病例分析可见内固定后置钉位置及长度均良好,未出现螺钉偏移、断裂等。内固定前模拟预测的椎弓根螺钉长、直径及水平面角与螺钉内固定后实际数据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只有部分节段矢状面角度模拟值小于实际测量值(P<0.05)。说明通过Mimics软件对腰椎进行三维重建模拟置钉并制定置钉参数,能比较精确的指导内固定中实际置钉,提高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安全。
陈昆刘爱刚蔡惠民王鸿泰陈荣滋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腰椎
股方肌骨瓣治疗中青年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股方肌骨瓣治疗中青年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股方肌骨瓣治疗23例中青年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1髋),采用Harri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5个月。术后12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13髋,良12髋,可5髋,差1髋,优良率为80. 65%。结论股方肌骨瓣治疗中青年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效果满意。
蔡惠民王鸿泰陈昆陈荣滋周章南陈培基
关键词:股方肌骨瓣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椎板开窗单纯腰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疾病,是一种脊柱退行性病变,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腰椎间盘变性后髓核和纤维环组织向椎管内突出,压迫硬脊膜和神经根,引起腰腿痛,重则严重影响患者学习、生活和工作。腰椎间盘突出轻者、病程较短,经...
郑文忠陈荣滋林洪光陈昆黄钿峰王鸿泰刘爱刚
关键词:微创外科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Wiltse入路单侧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体重指数超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体重指数(BMI)超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自2011-02-2014-08采用Wiltse入路(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BMI超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83例,其中腰3-4椎间盘突出6例,腰4-5椎间盘突出40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37例。结果按Mac Nab评定标准:优76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8.8%。按Suk标准判断:已融合70例,可能融合6例,7例患者未复查。未发现一例未融合,无椎弓根钉及Cage松动、断裂及移位。结论 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技术,手术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费用节省,易于推广,是治疗BMI超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蔡惠民郑文忠陈昆陈荣滋王鸿泰周章南
关键词:椎间融合腰椎间盘突出症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与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与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两种手术方式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系统分析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70例(70个节段)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病例资料,将70例(70个节段)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CDF组(35例)及Bryan组(35例)。通过分析术前及术后随访12个月的Odom's标准评分、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及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观察指标的差异,同时对随访12个月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两组间比较,比较两者疗效,分析两种术式的优点及他们产生的问题。结果两种手术方式都能取得明确疗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P<0.05),两种术式在创伤、出血量等方面差异性不显著(P>0.05);JOA评分及SF-36评分两者差异性不显著(P>0.05);而在12个月随访ROM评估及NDI比较有差异,Bryan组数据优于ACD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ryan组在Odom's评分中因减压不彻底及异位骨化,有2例等级为差,ACDF组则为0例。结论 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在减少颈椎临近节段退变上优于ACDF,短中期疗效优于ACDF,但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同时存在减压不彻底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远期疗效不如ACDF。
陈昆蔡惠民陈荣滋
关键词:前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