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兴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海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癌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2013年
-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IL-17表达的变化,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另选取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IL-17表达的测定使用ELISA法。结果肺癌患者中IL-17的表达为(494.6±161.3)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平的(326.7±122.5)pg/ml(P<0.05)。IL-17的表达在肺癌患者不同的年龄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分化程度和不同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表达的升高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IL-17表达的检测有可能成为肺癌分级、预后评估的新指标。
- 张成文陈洪兴庞子娟
- 关键词:肺癌白细胞介素-17
- 托烷司琼配合格拉司琼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配合格拉司琼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年来该院就诊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格拉司琼防治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症状,观察组采取托烷司琼配合配合格拉司琼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控制率和完全控制率分别为85.4%和58.5%;明显优于对照组73.2%和43.9%,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身体疲倦和头晕头痛发生率分别为19.5%和17.1%,明显低于对照组34.1%和29.3%,并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两组其余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采取托烷司琼配合格拉司琼用于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治疗,相对于单独使用格拉司琼效果更佳,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获得经济可靠的治疗效果。
- 张成文陈洪兴
- 关键词:托烷司琼格拉司琼恶性肿瘤化疗恶心呕吐
- 肺癌合并肺部感染76例诊治分析
- 2012年
- 目的针对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病原菌特点及药敏试验情况。结果患者痰液、胸腔积液及血液进行病原菌检查,共检出病原菌63株,以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孢菌、包曼不动杆菌常见。结论对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应及时控制引起感染的原因,并治疗肺部感染。
- 陈洪兴刘云安李云菁王卫李广宇张成文苏国贤庞子娟花其萍
- 关键词:肺癌肺部感染病原菌
- 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32例行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方案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治疗,观察新辅助化疗后临床有效率及毒副反应,比较两组无肿瘤残留(R0)切除率。结果:观察组化疗有效率为62.50%。化疗的毒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神经系统毒性等,且多为轻度,能耐受。观察组R0切除率为71.88%,对照组R0切除率为53.1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好,毒副反应轻,大大提高了进展期胃癌的R0切除率,值得广泛应用。
- 张成文陈洪兴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