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雄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纤维素均相接枝丙烯酸制备球形吸附剂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分别以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Amim]Cl)与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为反应介质,采用丙烯酸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利用接枝共聚方法合成纤维素-丙烯酸接枝共聚物。以轻液体石蜡为分散相,经反相悬浮过程将接枝物球化,考察了分散剂用量、油水比、转速对成球的影响,确定了较合理的反相悬浮球化条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纤维素吸附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聚合物微球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对Cu2+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量分别为230.8 mg/g([Amim]Cl体系)与241.9 mg/g(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体系),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且[Amim]Cl体系中制备的吸附剂具有较高的成球得率。
- 李丹戴林陈世雄申越邓立红何静
- 关键词:纤维素丙烯酸离子液体NAOHUREA
- 改性纤维素微球的制备及其药物缓释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将微晶纤维素(MCC)溶于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AmimCl)离子液体中,使用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为催化剂,采用开环聚合的方法,成功合成了纤维素接枝L-聚乳酸(Cellulose-g-PLLA),并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了纤维素微球。通过核磁共振(HNM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对微球的降解性、缓释性及缓释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Cellulose-g-PLLA微球具有作为缓释药物载体的能力。
- 宋娟程晶陈世雄邓立红何静
- 关键词:纤维素聚乳酸微球降解药物缓释
- 木质纤维素接枝丙烯酸系吸附剂的合成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在离子液体中,以木质纤维素为基质,分别采用过硫酸铵和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与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反应,利用接枝聚合合成技术制备了纤维素改性吸附剂。用石蜡为分散相,经反相悬浮技术将接枝物球化。对产物进行了热重分析,并通过接枝率、接枝效率及金属离子吸附量对各个产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氧化———还原引发下制得的共聚物吸附效果最佳,且对铜离子吸收最为敏感,最大吸附量可达218.3mg/g。
- 陈世雄李丹宋娟王杰程晶何静
- 关键词:木质纤维素丙烯酸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
- 纤维素均相接枝丙烯酸球形吸附剂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1
- 2013年
- 以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AMIM]Cl)为反应介质,采用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利用接枝共聚方法合成纤维素-丙烯酸接枝共聚物。以轻液体石蜡为分散相,经反相悬浮过程将接枝物球化。通过正交实验法探索了最佳合成条件:单体的用量为4g/g CE,引发剂的用量为0.15g/g CE,交联剂的用量为0.05g/g CE,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5h。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仪对纤维素-丙烯酸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对Cu2+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为198.6 mg/g。
- 陈世雄李丹戴林王杰何静
- 关键词:纤维素丙烯酸离子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