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力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群桩
  • 4篇群桩基础
  • 4篇桩基
  • 4篇桩基础
  • 3篇沉降
  • 2篇数值模拟
  • 2篇铁路
  • 2篇桩端
  • 2篇桩端注浆
  • 2篇京沪高速
  • 2篇京沪高速铁路
  • 2篇高速铁路
  • 2篇值模拟
  • 1篇等值梁法
  • 1篇压浆
  • 1篇岩土
  • 1篇岩土工程
  • 1篇施工期
  • 1篇施工期沉降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机构

  • 7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四川遂广遂西...

作者

  • 7篇邹力
  • 4篇吴兴序
  • 3篇马建林
  • 1篇彭雄志
  • 1篇胡伟明
  • 1篇李远富
  • 1篇李为

传媒

  • 2篇四川建筑
  • 2篇路基工程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京沪高速铁路桩端注浆群桩基础沉降计算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大型工程建筑对基础沉降量控制的要求非常高,进行桩端注浆是减小群桩基础沉降量的有效方法,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结合现场试验,提出了利用注浆后单桩静载试验结果反求土的参数,而后运用剪切变形传递法计算注浆后群桩基础的沉降量这一方法,结合现行规范进行了验证。
邹力吴兴序彭声应
关键词:桩端注浆群桩基础沉降计算
成层土条件下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可靠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不同区域和深度的土,其工程特性因其地理区域、应力历史和环境情况的不同而体现出差异性。本文基于等值梁法推导了基坑抗倾覆稳定性的极限状态方程,结合成灌高铁的工程实际,使用蒙特卡洛方法探讨了不同深度的土的参数对基坑内撑——排桩墙支护结构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基坑抗倾覆稳定性对嵌固端土体的参数较为敏感,且土参数按深度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存在较大误差。
邹力胡伟明李雷雷
关键词:基坑抗倾覆稳定性等值梁法
膨胀土地区路基设计浅谈被引量:1
2007年
对膨胀土的特性及其对铁路路基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结合襄渝铁路新增二线安康至月河段的工程概况,提出了膨胀土地区路基设计方法与加固防护工程措施并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应加以注意的问题,为膨胀土相关研究与病害防治提供了工程借鉴。
李为邹力李远富
关键词:膨胀土路基设计路堤路堑边坡防护
浅谈FLAC-3D的应用原理、优缺点及改进措施被引量:20
2007年
阐述了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程序FLAC-3D的原理与应用,将相似模型实验分析方法、有限元方法与FLAC-3D程序做比较,归纳其优缺点,初步探讨了针对该程序的一些改进措施。
邹力彭雄志
关键词:岩土工程
后注浆群桩基础施工期沉降–时间规律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开展京沪高速铁路群桩基础后注浆现场试验,分析注浆与未注浆群桩基础的长期沉降监测数据,研究深厚软土层中长大群桩基础在注浆与未注浆2种状态下的沉降发展规律及其沉降稳定时间,探讨后注浆作用对群桩沉降及其发展规律的影响机制。得出结论:对于深厚软土层中的长大群桩基础,桩侧注浆与桩端注浆对减小群桩沉降都有显著作用,桩端注浆对沉降的控制效果略优于桩侧注浆;在缩短群桩固结沉降时间方面,桩端压力注浆的效果更为稳定。桩侧与桩端全注浆群桩基础对沉降发展规律有明显改变。在深厚软土层中,相比角桩和边桩注浆,群桩全注浆更有利于控制沉降量,加快沉降稳定。
邹力吴兴序马建林彭声应
关键词:土力学后注浆群桩基础沉降
桩侧压浆控制群桩基础沉降量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以京沪高速铁路丹阳至昆山特大桥阳澄湖桥段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试验,研究角桩桩侧注浆和边桩桩侧注浆对深厚软土层中群桩基础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沉降量的控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由桩侧压力注浆引起的桩-土体系中桩土界面参数和桩周土模量变化对群桩基础在设计荷载下沉降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桩侧注浆的作用会使桩土界面参数变大和桩周土模量提高,从而对深厚软土层中正常使用状态下群桩基础的沉降可以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边桩桩侧注浆的效果优于角桩桩侧注浆;桩侧注浆浆液在土中的扩散范围直接影响群桩基础的沉降量。
邹力吴兴序马建林
关键词:群桩基础桩侧压浆沉降数值模拟
京沪高速铁路桩端注浆群桩基础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往对于桩基后注浆技术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单桩,而目前各类工程中桩基础的结构形式是群桩所占比重大,在设计上都以变形控制为主。使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针对京沪高速铁路桩基后注浆试验段中群桩基础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计算机模拟静载试验,研究其荷载-沉降规律,验证在设计荷载作用范围内,群桩桩端注浆减小群桩基础沉降量的效果。
邹力吴兴序马建林
关键词:桩端注浆群桩基础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