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关节
  • 2篇韧带
  • 2篇髌骨
  • 1篇韧带重建
  • 1篇韧带重建术
  • 1篇生物力学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康复
  • 1篇前交叉韧带
  • 1篇重建术
  • 1篇胫股关节
  • 1篇髌骨不稳
  • 1篇髌骨脱位
  • 1篇髌股关节
  • 1篇脱位
  • 1篇膝关节
  • 1篇膝关节置换
  • 1篇力线
  • 1篇内侧髌股韧带
  • 1篇筋膜

机构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赵志光
  • 3篇高石军
  • 2篇董江涛
  • 2篇康凯
  • 2篇许宏涛
  • 1篇李彤
  • 1篇郑晓佐
  • 1篇王欣
  • 1篇耿倩
  • 1篇高伟
  • 1篇刘涛
  • 1篇李涛
  • 1篇靳国荣
  • 1篇刘巍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7
2018年
近年来,随着多发伤患者的增多,前交叉韧带的损伤也比较常见。目前,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术是治疗此类患者最常用的方法。但是,临床上在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移植物选择及固定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争议。鉴于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前述几方面进行综合阐述,为进一步优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奠定基础。
赵志光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韧带重建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股关节力线对髌股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目前治疗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的常用手术方法之一,但有随访发现,接受TKA的患者髌骨不稳发生率为55%-72%。TKA术后髌骨不稳多由术中胫股关节力线恢复欠佳引起的,包括股骨旋转、股骨髁前后径、胫骨旋转、胫骨后倾角、胫股角等因素.髌股关节异常可能会引起髌骨滑迹异常、假体磨损、膝前痛及膝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笔者就胫股关节对线不良可能导致的髌股关节问题作一综述。
刘涛王欣康凯李涛董军赵志光高石军
关键词:胫股关节生物力学力线髌骨不稳关节活动受限
新型可穿戴设备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连续被动运动(CPM)与康复锻炼仪(NEO-GAIT)促进膝关节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至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TKA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使用CPM及NEO-GAIT进行术后康复锻炼。其中CPM组30例,男8例,女22例;NEO-GAIT组30例,男6例,女24例。纪录比较两组术后第5、10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和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CPM组、NEO-GAIT组患者术后第5天的VAS分别为(2.4±1.1)、(2.8±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8,P〉0.05);术后第10天分别为(2.1±1.1)、(2.5±1.2)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505,P〉0.05)。术后第5天,CPM组、NEO-GAIT组膝关节ROM分别为(84±12)°、(85±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7,P〉0.05);术后第10天,2组患者的ROM分别为(88±8)°、(9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2,P〈0.05)。CPM组、NEO-GAIT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9)比(84±10)分,t=-5.358,P〈0.05],术后3个月的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比(89±5)分,t=-1.575,P〉0.05]。结论与CPM比较,NEO-GAIT促进TKA术后患者康复具有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康凯耿倩许宏涛郑晓佐董江涛李彤赵志光高石军
关键词:关节成型术术后康复骨关节炎
弧形骨槽联合骨筋膜覆盖技术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弧形骨槽联合髌内侧骨筋膜覆盖技术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a 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中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2月~2015年10月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13~35岁,平均20.7岁,手术以收肌结节与股骨内上髁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作为MPFL股骨止点并建立7 mm骨道,髌骨内缘1/3做髌骨侧止点,使用磨钻于该止点建立约2 cm的弧形骨槽以充分包埋移植物并用骨筋膜充分覆盖和固定移植物。将移植物两游离缘由髌骨侧从股内侧肌斜束与关节囊之间自股骨侧切口穿出并于骨道内口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临床评价包括手术前后的Kujala、Lysholm和Tegner评分,影像学分析包括手术前后的髌股适合角(congruance angle,CA),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髌骨外移率(patellar lateral shift ratio,PLSR)。[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均在12个月以上,平均(18.84±4.95)个月,未见复发、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Kujala、Lysholm和Tegner临床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所有患者影像学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术前术后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弧形骨槽联合髌内侧骨筋膜覆盖技术双束解剖重建MPFL具有切口小、复发率低等优点,中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刘巍许宏涛高伟靳国荣赵志光高石军董江涛
关键词:骨筋膜内侧髌股韧带复发性髌骨脱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