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伟刚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导航
  • 1篇导航系统
  • 1篇地球
  • 1篇地球定向参数
  • 1篇迭代
  • 1篇迭代计算
  • 1篇对地观测
  • 1篇星表
  • 1篇一体化
  • 1篇太空
  • 1篇太空活动
  • 1篇全球卫星
  • 1篇全球卫星导航
  • 1篇全球卫星导航...
  • 1篇卫星
  • 1篇卫星导航
  • 1篇卫星导航系统
  • 1篇相位
  • 1篇相位恢复
  • 1篇流体力学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肖伟刚
  • 1篇朱健强
  • 1篇潘兴臣
  • 1篇赵伟
  • 1篇刘诚
  • 1篇齐朝祥
  • 1篇姚卫

传媒

  • 4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推进技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相干衍射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层叠相位重建技术被引量:6
2022年
近些年新出现的层叠相位重建引擎(PIE)是一种能够有效解决相位测量难题的无透镜成像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相干衍射成像技术,PIE技术具备更高的重建精度、更好的收敛性。由于理论上具备可无限拓展的视场范围、超高分辨能力和对噪声的强鲁抗性,PIE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相位成像和相位测量领域。讨论了PIE技术提出的背景和核心原理,同时总结了近些年该类算法的主要技术突破,特别地,讨论了PIE技术在X射线、电子束和可见光波段成像领域的关键节点。此外,还总结了在其他领域中基于PIE技术的变形算法,并对将来可能的技术突破点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
潘兴臣刘诚肖伟刚朱健强
关键词:相位恢复迭代计算光学检测
太空活动时空基准的发展现状与启示被引量:1
2022年
文章全面介绍了太空活动所需时空基准的基本内涵和相互关联,概述了国内外在时间系统、天球参考架、行星历表、脉冲星计时等时空基准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与国外在发展太空活动相关时空基准方面的差距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建议。
肖伟刚齐朝祥
关键词:太空活动星表地球定向参数
中国科学院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空基准相关技术提供基础性支撑被引量:2
2020年
文章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时空基准为线索,从卫星导航系统原理及精准定位技术的实现出发,从时空关系、测轨测距、精准计时到时间同步等,综述了中国科学院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所依赖的时空基准技术所作的基础性支撑。
肖伟刚
高超声速飞/发一体化进展与趋势被引量:1
2023年
高超声速飞行对机体和发动机的特性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兼顾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和吸气式发动机的推力性能。本文从数值计算的角度综述了国内外开展的前体/进气道、尾喷管/后体局部集成研究,以及集成发动机的整体性能评估与优化实践,针对一系列新颖的乘波体、进气道和尾喷管设计概念开展了重点介绍。总体而言,目前的一体化研究仍多侧重于局部结构和流场的集成优化,而对包括发动机在内全部件集成、全流场数值模拟开展得还较少。目前的飞/发一体化模拟中发动机内流模拟多采用简化降维模型,甚至仅将发动机作为一个气动部件忽略其燃烧热附加过程,而耦合高保真发动机反应内流模拟的飞/发一体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高解析度大涡模拟等数值手段有望被引入飞/发一体化内外流耦合模拟中,并在飞行器优化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姚卫张政赵伟赵伟
关键词:高超声速飞行器超燃冲压发动机乘波体计算流体力学
我国航天对地观测遥感工作的若干问题浅析及对策建议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从技术层面浅要阐述了在我国航天对地观测技术蓬勃发展中显现出来的几个主要方面的不足,这些不足点或问题是紧密关联而非孤立的,是不能回避的。为加速我国航天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国家需从整体和全局上科学统筹改进。
肖伟刚
国家科技工程项目组织实施中应该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文章从技术创新发展的需要出发,阐述了基础研究和工程研制活动的相互关系,并从组织实施方式角度分析了两者有效衔接的不足,体现为:在项目实施中,部分关键技术细节的机理问题一直未获得明确认知,同时关键技术所需要的基础研究难以深度恰当地介入其中。国家科技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需要高度关注期间基础研究作用发挥的程度和效率。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顶层入手,其改进思路应当是有针对性的顶层管理改革以及相应的环境制度塑造。
肖伟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