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英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TH
  • 4篇U
  • 3篇锆石
  • 3篇磷灰石
  • 2篇电感耦合
  • 2篇定年
  • 2篇年代学
  • 2篇U-PB
  • 1篇单颗粒
  • 1篇等离子体质谱
  • 1篇地质年代
  • 1篇地质年代学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东北部
  • 1篇岩矿
  • 1篇铀-铅定年
  • 1篇陨石
  • 1篇早中新世
  • 1篇质谱

机构

  • 9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四川省能源投...

作者

  • 9篇王英
  • 6篇郑德文
  • 5篇李又娟
  • 4篇武颖
  • 4篇庞建章
  • 3篇马严
  • 3篇王一舟
  • 1篇贺怀宇
  • 1篇俞晶星
  • 1篇苏菲
  • 1篇唐菊兴

传媒

  • 4篇地震地质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岩石学报
  • 1篇西北地质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早中新世剥蚀作用及对渐新世—中新世斑岩矿床时空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冈底斯渐新世—中新世斑岩铜矿带是特提斯成矿域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发现了多处超大型-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金矿床。然而,渐新世以来铜矿带所处的青藏高原经历了强烈抬升与剥蚀作用,在此背景下带内矿床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尚未清楚,带内剥蚀作用的发育特征及对渐新世—中新世斑岩矿床的分布影响如何,控制机制有待解决。笔者通过泽当以北40km处冈底斯弧内部垂直剖面锆石和磷灰石(U-Th)/He定年,发现成矿带内部发育了早中新世(17.3~15.1 Ma)快速剥蚀作用,期间平均剥蚀速率>1.82 km/Ma,剥蚀量为4.0 km,而后剥蚀速率降低至0.14~0.19 km/Ma,15.1 Ma至今剥蚀量~2.5 km。结合前人数据,笔者发现成矿带内早中新世强快速剥蚀区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且受谢通门-沃卡剪切带向南逆冲作用控制,其南、北两侧也发育同期剥蚀作用,强度明显低于剪切带活动区域,说明高原内部中新世以来的隆升与剥蚀作用具有差异性。冈底斯带渐、中新世斑岩矿床分别分布在早中新世强剥蚀区南、北两侧弱剥蚀区内,指示差异剥蚀作用是成矿带内已发现的渐新世—中新世矿床时空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周敖日格勒王英唐菊兴王晓南张冠田斌林文海
关键词:冈底斯斑岩剥蚀
U—Th/He热年代学原理、测试及应用被引量:15
2016年
U—Th/He年代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地质学研究。特别是由于磷灰石中氦的低封闭温度,该方法对于晚新生代构造、河流和冰川等地表过程非常敏感,具有其他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本文回顾了U-Th/He法的发展历史,介绍了U—Th/He法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α-校正以及U—Th/He法面临的问题,总结了U—Th/He法在新生代构造变形、河流地貌演化、气候变迁和源区示踪4个方面的应用,最后探讨了U-Th/He法未来的研究方向。
郑德文武颖庞建章李又娟王一舟马严俞晶星王英
关键词:热年代学
微量陨石激光熔样稀有气体测定方法被引量:6
2018年
微量陨石激光熔样稀有气体测定方法是一种可以在微米尺度上对几毫克陨石样品进行准确稀有气体同位素分析的方法,克服了传统全岩熔融法在测量时存在样品用量大、前处理过程复杂和样品稀有气体分布不均导致不同组分的宇宙射线暴露历史无法进一步区分等问题。但是由于该方法所用样品体积小和样品用量低,要求实验室具有超低本底的稀有气体提取系统,目前国内在微量陨石稀有气体分析技术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采用金刚石激光样品窗成功研制了超低本底的气体提取系统,通过系统体积标定和天平称量误差、热本底、干扰元素、质量歧视及质谱灵敏度等参数的校正,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建立了微量陨石激光熔样稀有气体测定方法,并对毫克级微量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Millbillillie粉末标样进行了稀有气体同位素含量和比值测定,计算获得准确一致的宇宙暴露年龄。该方法的建立,将为我国迅速发展的比较行星学和深空探测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王英贺怀宇张川统苏菲PADINHAREVEETIL MANCHAN Ranjith马严郑德文
关键词:陨石稀有气体
基于LA-ICPMS设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和氯含量联合测试研究
<正>1.研究意义裂变径迹(FT)是一种重要的低温热年代学测年方法,由于其较低的封闭温度,被广泛应用于岩体冷却年龄测试及热史研究等领域。传统的外探测器法一直受限于国内反应堆中子热化不充分、辐照周期长以及辐照带来的环境安全...
庞建章郑德文马严王英武颖王一舟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氯含量电感耦合
文献传递
基于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的锆石微区U-Pb精确定年被引量:3
2019年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_S)为锆石U-Pb年代学提供了快速、精确的测试技术。文中利用Agilent 7900型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Q-ICP-M_S)和ResolutionM50-LR型193nm Ar F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联机,建立了完整的锆石U-Pb年龄测试流程。在激光束斑直径40μm、能量密度3. 5J/cm2的条件下,用标准玻璃NIST 612对测试系统进行调谐,使238U的灵敏度高于30 000cps/s。对5个锆石标样(年龄为4~1 064Ma)进行了详细的定年研究,所获得的91500、GJ-1、Plesovice、FCT和蓬莱锆石的U-Pb年龄与前人报道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3个国际标样(91500、GJ-1、Plesovice)的测试精度优于3%,2个二级标样(FCT和蓬莱)测试精度较低,仅优于15%,结果表明该实验流程是可行的。锆石U-Pb年龄的分析误差主要来自3个方面:同位素比值测定误差、仪器灵敏度漂移和同位素分馏校正系数误差、标样推荐值误差。与国际标样相比,影响FCT和蓬莱锆石的分析误差除了以上3个因素外,还有以下3个方面:放射性成因Pb*含量过低,测试误差增大;普通Pb对其年龄影响加剧,不易精确地扣除;样品与标样匹配程度降低。因此,样品的测试精度取决于绝对年龄、普通Pb含量和标样与样品匹配程度。
李朝鹏郑德文王英庞建章肖霖李又娟
关键词:LA-ICP-MS锆石U-PB定年地质年代学
青藏高原东北部龙首山晚新生代剥露历史:来自磷灰石(U-Th)/He的证据被引量:6
2020年
龙首山位于阿拉善地块南缘,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最外围的山脉之一。揭示龙首山新生代构造变形与隆升过程对于理解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隆升与向外扩展及其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磷灰石(U-Th)/He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龙首山南、北两侧岩石的侵蚀与隆升过程开展研究。采集自龙首山南缘的11个磷灰石的(U-Th)/He年龄结果显示,在其南缘断层的控制下,龙首山约于14MaBP发生了强烈隆升或剥蚀,导致上部岩石快速冷却。而在龙首山北缘采集的3个样品的年龄较老(220~240Ma),但年龄非常相近,表明其北侧活动较弱,龙首山整体表现为掀斜模式。龙首山中中新世由南向北的掀斜式抬升不仅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挤压应变可能由南向北扩展,同时也限定了青藏高原在中中新世已向NE扩展至阿拉善地块南缘,使龙首山成为高原东北部现今构造与地貌的边界。
李佳昱郑文俊王伟涛王英张培震王洋
关键词:山脉隆升龙首山青藏高原东北部
LA-ICP-MS锆石微区U-Pb精确定年
LA-ICP-MS为锆石U-Pb年代学提供了快速、精确的测试技术.利用新购置的Agilent7900型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Q-ICP-MS)和Resolution M50-LR型193nm ArF准分子激光剥蚀系...
李朝鹏郑德文王英庞建章肖霖李又娟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磷灰石单颗粒(U-Th)/He测年实验流程的建立及验证被引量:5
2017年
(U-Th)/He同位素定年是近几十年快速发展起来的1种能够对岩石低温冷却历史进行有效研究的新型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方法。由于磷灰石的He封闭温度较低,所以它能反映低温阶段(40~80℃)的热历史信息,在低温热年代学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磷灰石(UTh)/He测年的影响因素多且测试流程复杂,目前国内对于(U-Th)/He同位素定年方法和流程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依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建立的(U-Th)/He同位素年代学实验室,利用配备的Alphachron He同位素质谱仪对4批共75个国际标样Durango磷灰石单颗粒进行激光熔融和4He的含量测量,随后应用自动进样安捷伦7900 ICP-MS和同位素稀释剂法测定母体同位素U、Th的含量,最后计算得到Durango磷灰石的Th/U同位素比值在17.23~23.60之间,全部年龄分布在28.61~34.51Ma,平均年龄为(31.71±1.55)Ma(1σ),与国际标定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王英郑德文武颖李又娟王一舟
国际标样Fish Canyon Tuff锆石的(U-Th)/He年龄测定被引量:4
2019年
锆石是(U-Th)/He测年体系中最常用的富含U、Th的副矿物之一。相对于磷灰石而言,锆石的He封闭温度较高(约190℃),在解决沉积盆地物源和热史恢复方面更具优势。但锆石晶体内的U、Th分带普遍发育,浓度差异明显,即使是国际普遍使用的(U-Th)/He测年标样FCT(Fish Canyon Tuff)的年龄值分散度也可约达10%。文中依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建立的(U-Th)/He年代学实验室,利用配备的Alphachron He同位素质谱仪对一批FCT锆石单颗粒采用激光加热萃取后进行4He含量测定,并应用自动进样的安捷伦7900 ICP-MS和同位素稀释剂法测定母体同位素U、Th的含量,得到FCT锆石的年龄范围为26. 61~31. 91Ma,加权平均年龄为(28. 8±3. 1) Ma(2SD,n=10),该年龄值与国际上多个实验室所获得的平均年龄((28. 3±3. 1) Ma,2σ,n=127;(28. 29±2. 6)Ma,2σ外部误差,9. 3%,n=114)在误差范围内一致;Th/U比值范围是0. 52~0. 67,与国际报道值一致,说明本实验室所建立的锆石单颗粒(U-Th)/He测年实验流程可靠。
王英郑德文李又娟武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