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笛
- 作品数:73 被引量:149H指数:7
- 供职机构:澳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虚虚实实"--从《国民公报》看辛亥革命后地方社会的政治讽刺
- 2012年
- 在中国史研究领域,焦点一直放在精英思想如何影响了政治,但对大众文化和地方政治的关系则研究甚少。对《国民公报》的政治讽刺专栏"虚虚实实"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角度观察辛亥革命后的社会转型。"虚虚实实"在民初成都的出现,是当时政治形势的产物,在没有言论自由的情况下,成为当时政治表达的空间。人们不得不使用这样一种间接的方法,批评政府及其政策。通过使用许多幽默的故事,这个专栏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表达了严肃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这样不仅避免惹怒地方政府,还吸引了大量的读者。这个专栏涉及到各种主题,从战争、军阀、暴力,到城乡差距、社会习俗、新旧文化冲突。从本专栏的这些短文,我们看到辛亥革命和民国初年其他政治运动,导致了政局不稳,也促使城市市民居民更多地参与到国家政治之中。
- 王笛
- 当代公共生活的历史学思考——以成都茶馆作为个案
- 2024年
- 茶馆是传统的、最基层的文化单位,是中国人进行交流与社会互动的一个中心。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过程中,虽然茶馆面临各种公共空间的挑战,但它们在成都继续焕发活力,甚至日趋兴旺发达。茶馆一直都是街坊邻居间的社交中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研究视角去观察社会、文化和政治转型。因此,若欲完全了解一个城市,就需要研究者深入最底层,去考察这个城市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单位。此外,以茶馆生活作为着眼点观察政治和社会的变化,历史研究者将看到改革开放给公共生活的复兴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并促进了公共领域的发展。
- 王笛
- 关键词:成都茶馆城市社会生活政治转型社会互动
- 西方新文化史对中国史研究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历史研究者都各有其专攻,但是各领域却应该是相互开放的。也就是说,古代史和近代史、中国史和世界史、文化史和经济史、社会史和政治史等,都不应该是各自封闭的体系,彼此应是可以对话的,应相互借鉴和吸取有益的内容。历史学本身是开放的学科,这种开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历史学内部,就是上面所列举的若干种关系;二是历史学同其他学科,如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文学等,也应该是开放的,可以相互融合的。其实,西方新文化史的发展,便是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人类学的结果。
- 王笛
- 关键词:新文化史中国史研究历史学政治史社会史
- 编辑与作者——祝贺《史学月刊》创刊60周年
- 2011年
- 作为《史学月刊》的作者,我与这个学术杂志已经有25年的关系了,也即是说横跨了我学术生涯的主要年代。我在《史学月刊》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1986年第2期上的《晚清近代学堂和学生的数量》,这是一篇资料考证性的文章,也是我关于晚清新政与教育改革系列文章中的一篇。由于当时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刚起步,所以文章虽然不长,但受到学界关注,后来不少研究近代教育的文章,都加以引用。
- 王笛
- 关键词:创刊晚清新政近代教育学术杂志学术生涯
- 从承认民国到敦促参战:美国与北京政府的外交,1913-1918被引量:3
- 2020年
- 20世纪初,美国在中国问题上,采取了与其他列强不同的态度。当时的中国人认为,美国是唯一能干预并防止日本在东亚的扩张政策的国家。1913年威尔逊任总统并派芮恩施担任美国公使之后,中美关系进一步密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民国的主要西方国家。1915年美国公开反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随后积极推动中国加入协约国,奠定了巴黎和会上提出收回山东主权要求的基础。考察1913-1918年间美国与北京政府的关系,美国的对华政策,无疑对理解1919年巴黎和会的中国外交以及收回山东权利的失败之原因,会有深入的认识。美国认为,中国的独立和不受外国控制,符合自己的利益,因此中美两国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问题在于,并不等于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中国国内和国际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仔细观察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和中美关系,结论便十分清楚:依靠外国力量的支持,最终不能解决自己的根本问题。
- 王笛
- 成都茶馆业的衰落--1950年代初期小商业和公共生活的变迁被引量:3
- 2014年
- 从晚清到民国,茶馆都是成都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设施。1949年共产革命的胜利,不仅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改变,也造成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本文通过考察1950年代成都茶馆的衰落过程,来分析新生政权对待茶馆这类公共空间的态度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到,政府怎样加强对小商业的控制,其政策怎样导致茶馆业走向衰落,但人们在1950年代仍然能进行茶馆生活。不过对共产党来说,休闲茶馆的存在,与建设现代工业城市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由于政府对茶馆这种公共空间的密切介入,市民利用这种空间的机会日益缩小。因此,茶馆的逐步衰落,与公共生活的缩小是同步发生的。
- 王笛
- 关键词:茶馆
- 辛亥革命110周年的审视与反思(笔谈)被引量:2
- 2021年
- 辛亥革命自其发生,人们就开始对这场革命运动的得失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包括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随后也通过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不断进取,为维护和拓展革命成果,相继发动“二次革命”、护法运动以及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写下了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的系列重要篇章。随着时间的流逝,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也不断深化,取得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对辛亥革命研究提出“三个百年”的新视野与新方法,即从过去、当下、未来三个一百年的长时段眼光,重新考察和认识辛亥革命,广受史学界关注。今年时逢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以研究辛亥革命著称海内外的章开沅先生在数月前不幸仙逝,但由其毕生倡导的辛亥革命研究已进入到第三个百年探索的新阶段,将会取得更多新的研究成果。为此,本刊特以“辛亥革命110周年的审视与反思”为题发表一组笔谈文章。这组文章分别从不同的主题或角度审视与反思辛亥革命,提出了具有启迪意义的新学术见解,相信对进一步促进辛亥革命研究的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 罗志田王笛彭剑左玉河朱英
- 关键词:革命党人护法运动周年纪念学术见解
- 故事讲述与历史建构:洪门传奇背后的政治与生存艺术
- 2024年
- 《洪门小引》手抄本于1932年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被发现,提供了早期洪门历史的重要文献。它概述了洪门起源,包括少林寺被烧、反清复明等等活动,并规定了识别用的旗子颜色,订立了36条章程。早期洪门的传奇故事详见施列格著《天地会研究》、萧一山辑《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广西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反清复明根苗第一》、日本人平山周1912年出版的《中国秘密社会史》和刘联珂1941年出版的《中国帮会三百年革命史》等,记录了大量口头故事。洪门利用历史与神话结合构建英雄传说,通过讲故事累积的集体记忆,为洪门塑造奋斗精神和信念,并加强组织凝聚力和合法性。虽然其故事夹杂许多虚构成分,但对洪门组织的壮大和发展贡献卓著,展示了故事叙述在群体团结和文化积累中的长期重要性。
- 王笛
- 关键词:反清复明历史记忆
- 美国将军百年前的北京印象
- 2024年
- 他揭示了历史的多维性与复杂性,光鲜表象之下,真实面貌总是交织着希望与困扰。他以生动笔触留下了追寻历史足迹的宝贵线索。上世纪20年代,不少来中国的美国人,都对这片土地留下了独有的私人记忆。这些记录鲜少涉及报刊报道或官方文献所描绘的重大事件,往往是个人的观察,更为细腻地捕捉了城市与乡村、社会层面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透过这些西方人的独特视角,我们得以窥见一个不同于中国人自述的社会与文化。
- 王笛
- 关键词:社会层面多维性历史足迹
- 哈定总统百年前推动中美商贸
- 2024年
- 1920年,《密勒氏评论报》主编鲍威尔(JohnBenjamin Powell)为了给自己的报纸找一些固定的广告商,决定回一趟美国,于这年秋天启程。出发前几天,他忽然收到美国达兰公司的亚洲代表、上海美国商会主席哈劳德·达兰(J.HaroldDollar)的邀请,说在美国俱乐部给他践行。
- 王笛
- 关键词:美国商会俱乐部广告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