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波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营养级
  • 2篇渔港
  • 2篇CPUE
  • 2篇捕捞
  • 2篇捕捞方式
  • 1篇大眼金枪鱼
  • 1篇带鱼
  • 1篇多齿蛇鲻
  • 1篇多样性
  • 1篇性成熟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化
  • 1篇营养生态
  • 1篇营养生态位
  • 1篇摄食
  • 1篇摄食习性
  • 1篇生态位
  • 1篇生态研究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征

机构

  • 8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集美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8篇李波
  • 6篇颜云榕
  • 5篇易木荣
  • 3篇冯波
  • 2篇卢伙胜
  • 1篇康斌
  • 1篇沈春燕
  • 1篇王学锋

传媒

  • 3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时期北部湾日本带鱼营养生态位差异被引量:8
2021年
基于2008-2009年和2018年对北部湾日本带鱼的采样,通过测定碳氮稳定同位素,计算其营养级、营养生态位等指标,对比分析10年前后日本带鱼营养生态位的差异,探究其生态适应能力的变动。结果表明:2个时期北部湾日本带鱼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差异明显,2018年δ13C值范围变窄,平均值变小,推测日本带鱼食物来源由偏中上层向偏中下层水域转变;氮稳定同位素(δ15N)值的范围和平均值基本保持不变,营养级范围和平均值(3.38和3.43)变化不明显,说明近10年来北部湾日本带鱼在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层次比较稳定。日本带鱼δ13C值与肛长相关性不显著,δ15N则为极显著正相关性。在营养生态位方面,2018年的生态位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的范围为1.1%~32.1%;生态位总面积和核心生态位面积分别由20.20和4.68缩小至14.20和3.18,说明北部湾日本带鱼的营养生态位发生了显著变化,对资源利用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下降。推测,10年来北部湾日本带鱼的营养级变化不明显,但由于食物来源发生变化,营养来源多样性下降,营养生态位变小。
何雄波李波王锦溪易木荣易木荣康斌
关键词:营养生态位营养级稳定同位素
基于渔港抽样调查南海不同捕捞方式CPUE比较分析被引量:17
2019年
本研究基于2016年对南海三省区的14个沿海主要渔港的连续4个季节抽样调查(共计5256航次,抽样总功率达到89.2×10^4 kW),以kg·kW^-1·d^-1作为CPUE(Catch per unit effort,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标准化后的单位,对南海9种捕捞作业类型渔船的CPUE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CPUE围网>CPUE双拖>CPUE刺网>CPUE罩网>CPUE张网>CPUE单拖>CPUE虾拖>CPUE笼壶>CPUE钓具。不同捕捞作业类型CPUE随渔船功率段的变化而不同,CPUE峰值数及其所对应的最优功率段(渔获率最高的功率段)也有差异,单拖和虾拖渔船的CPUE随渔船功率的变化具有1个CPUE峰值点,最优功率段分别为(200~250)kW(CPUE=8.6 kg·kW^-1·d^-1)和(150~200)kW(CPUE=5.0 kg·kW^-1·d^-1);围网、双拖、钓具和刺网渔船的CPUE随渔船功率的变化有2个CPUE峰值点,对应的最优功率段分别为(200~250)kW(CPUE=47.7 kg·kW^-1·d^-1)、(350~400)kW(CPUE=16.8kg·kW^-1·d^-1)、(50~100)(CPUE=2.9kg·kW^-1·d^-1)和(0~50)kW(CPUE=6.9 kg·kW^-1·d^-1)。罩网渔船CPUE随功率段变化有3个峰值点,最优功率段为(0~50)kW(CPUE=7.0kg·kW^-1·d^-1)。不同捕捞作业类型CPUE季节变化表现:围网CPUE均值在春季最高,单拖、双拖、罩网、钓具和笼壶在夏季最高,张网在秋季最高,刺网和虾拖在冬季最高。
陶雅晋易木荣李波冯波卢伙胜卢伙胜
关键词:CPUE
基于渔港抽样调查不同捕捞方式CPUE单位标准化新方法被引量:7
2019年
本研究是在阐明传统CPUE(Catch Per Unit Effort)单位表述多样性的基础上,分析传统CPUE存在的不确定性、单位不统一性以及解析与意义不完整等问题。对24个CPUE单位,首先通过通用性标准,筛选出各种捕捞方式均能适用的8个CPUE单位;再通过相似性标准,对CPUE单位聚类分成2组,并在每组中筛选出最佳单位为kg/(kW·d)和kg/d;最后通过稳定性筛选标准对其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值计算,最终得到CPUE的标准单位:kg/(kW·d),并确定CPUE的表达形式。本研究还基于CPUE单位标准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对2016年4个季度南海三省区的9种主要作业类型渔船的生产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捕捞能力大小依次为:围网>双拖>刺网>罩网>张网>单拖>拖虾>笼壶>钓具。CPUE经单位标准化后已具备进行捕捞产量统计、评估渔船捕捞能力、衡量资源相对丰度指数、评估渔业资源利用水平等功能。
陶雅晋冯波易木荣易木荣李波卢伙胜
关键词:CPUE捕捞能力
南海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摄食生态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根据2011年12月—2013年2月于我国南海海域采用金枪鱼延绳钓以及灯光罩网调查捕获的大眼金枪鱼(Thunnusobesus)的各项基础生物学以及胃含物的数据,对其摄食生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南海海域大眼金枪鱼的食物组成包括鸢乌贼、帆蜥鱼、金色小沙丁鱼、飞鱼、竹荚鱼、鲐鱼、小公鱼属、圆鲹属以及不可辨别的鱼类与虾类,其主要饵料生物为鸢乌贼(%IRI=45.21),其次为金色小沙丁鱼(%IRI=21.36)和帆蜥鱼(%IRI=13.72);(2)空胃率与平均饱满指数随季节变化明显,空胃率在春季时会达到顶峰(37.9%),秋季时最低(16.7%),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同时平均饱满指数也在春季达到最高值(0.33),随季节下降并稳定于0.1,空胃率随性腺成熟度的提高有明显上升趋势,平均饱满度指数在性成熟度Ⅰ期与Ⅵ期均呈现高值(1.18、1.04);(3) 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随季节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变化,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随叉长组基本在1.52—1.72之间变化, Pielou均匀度指数J随性腺成熟度的提高有逐步下降的趋势;(4)营养长度(NR)较高,说明其摄食的饵料成分多、氮来源较复杂,基础食物来源(CR)和生态位总空间(TA)的冬季指标值近乎夏季指标的两倍;通过δ15N稳定同位素法计算大眼金枪鱼的平均营养级为4.73。总体上,南海海域大眼金枪鱼主要以头足类和鱼类为食,其摄食习性与季节和个体发育相关,在食物链中处于较高营养位置。
李波阳秀芬王锦溪易木荣何雄波陶雅晋冯波颜云榕
关键词:南海海域大眼金枪鱼摄食习性营养级
九州江和鹤地水库富营养化管理状况与防治对策
2016年
分别通过九州江和鹤地水库2015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利用卡尔森指数方法对九州江以及鹤地水库现状进行评价,同时分析其变化趋势及成因。近年来水库的水体不仅受到陆川和博白的工业和农业等废水排放污染,还受到廉江、化州等县市的因发展工业和农业导致的污染。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对九州江干流的石角镇资料以及鹤地水库库区的渠首断面水质资料,对九州江以及鹤地水库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的成因作初步分析,并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叶健欣黄一平陆建明李波
关键词:富营养化
基于流刺网调查的雷州湾游泳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根据2014年11月~2015年8月在雷州湾开展的4个航次的流刺网调查数据,分析了游泳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相对资源丰度及其影响因子。共鉴定游泳动物113种,隶属于5纲16目49科86属;其中鱼类(82种)和软甲纲(27种)分别占出现总种类数的72.5%和23.9%。种类的丰度排序结果显示,重要性居前10位的种类中,近底层鱼类和中上层鱼类各2种,甲壳类6种。该海域群落多样性水平总体较高,由湾内向湾口海域呈递增趋势;分类多样性指数(Δ)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显著相关(Pearson test,P<0.01),能更全面地反映游泳生物群落特征。基于RAD的建模分析表明,Mandelbrot模型拟合优度最佳(AIC=485),初步推断该群落总体处于生态竞争占优势的动态平衡。基于广义线性模型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质量(BPUE)、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尾数(NPUE)与环境因子分析表明:1)水体溶解氧(DO)极显著影响BPUE(P<0.01),而溶解氧、水温及季节变动与水温交互作用显著影响NPUE(P<0.05)。2)流刺网的网具长度、站位的地理位置差异对BPUE、NPUE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调查海域湾内、湾中和湾口的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季节、空间差异较小,仅NPUE的分布存在显著季节波动(P<0.05)。
王学锋吕少梁黄一平杨锋李波
关键词:流刺网多样性广义线性模型
北部湾春季多齿蛇鲻生物学特征及其年际变化被引量:3
2021年
根据北部湾渔港采样及海上调查生物学测定与数据分析,研究了北部湾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春季生物学特征及其年际变化。结果显示,2008~2018年春季,多齿蛇鲻个体呈小型化趋势,各年度平均体长范围为15.8~16.9 cm,平均体质量范围为48.8~77.5 g,2018年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质量比2008年分别降低了6.5%和34.5%。体长–体质量关系式中的异速生长参数b的范围为3.03~3.42,表明春季群体主要呈正异速生长状态(b>3)。性成熟体长年际变化分析表明,北部湾多齿蛇鲻存在性成熟提前的现象,雌性群体50%性成熟体长从2008年(19.0cm)至2018年(16.6cm)整体呈减小趋势,10年间减小比例为12.6%,其中,2011~2015年海上采样的样品对比显示,50%性成熟体长减小比例为3.8%。2008~2018年北部湾多齿蛇鲻的肥满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均值变化范围为1.09~1.29,渔港采样样品和海上采样样品的肥满度年际变化皆呈下降趋势。
邓裕坚易木荣李波李波邱康文沈春燕沈春燕颜云榕
关键词:多齿蛇鲻生物学特征肥满度年际变化
基于耳石形态特征的南海鸢乌贼群体判别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通过耳石形态参数对南海鸢乌贼(Sthenoeuthisoualaniensis)不同群体进行判别。【方法】采用2012年4月-2013年1月采自南海南沙群岛、东沙群岛和中沙西沙群岛周边海域灯光罩网渔获的268尾鸢乌贼耳石样本(雌性166尾、雄性102尾),通过耳石总长(TSL)、最大宽度(MW)、侧区长(LDL)、背侧区长(DLL)、吻侧区长(RLL)、吻区长(RL)、吻区宽(RW)、翼区长(WL)和翼区宽(WW)9个形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不同校正方法判别分析3个不同海域和3个不同体型群体的耳石差异性。【结果】统计并分析鸢乌贼耳石形态参数可知,南海鸢乌贼耳石具有翼区宽大、侧区次之、背区稍小、吻区长窄的形态特征。主成分分析表明,鸢乌贼的耳石长度参数TSL、LDL、DLL、WL和宽度参数MW可代替9项形态参数来描述耳石的形态特征;函数拟合结果,5项表征与鸢乌贼胴长有较强的线性函数关系。判别分析表明,比值校正法对3个地理群体判别中具有较好稳定性,总体成功率为60.4%;中沙西沙群体和微型群体的耳石形态在判别中有较好的区分度。【结论】不同群体的南海鸢乌贼耳石形态特征具有较大差异性,中、西沙群体和微型群体与其他群体存在较高的区分度。
李波阳秀芬邱星宇王锦溪周倍合谢嘉仪颜云榕
关键词:鸢乌贼主成分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