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盛
-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方蟾酥缓释滴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性能考察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根据蟾酥有效成分难溶于水、血药浓度波动大、易产生毒副作用等特点,将蟾酥与灵芝联合应用后制成复方蟾酥缓释滴丸,以改善蟾酥的副作用。方法:以聚乙二醇4000(PEG4000)和硬脂酸为基质,利用熔融法制备复方蟾酥缓释滴丸。以滴丸滴制情况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滴丸成型因素。以圆整度、丸重差异及释放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复方蟾酥缓释滴丸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药物-基质(1∶2),PEG4000-硬脂酸(5∶1),熔融温度80℃,滴距8 cm,冷凝液管口温度50~5℃;缓释滴丸在体外释放达12 h,符合Ritger-Peppas方程模型。结论:优选的复方蟾酥缓释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能够使蟾酥的血药浓度波动降低、毒副作用减少,符合临床治疗需要。复方蟾酥缓释滴丸的释放更接近于non-Fickian扩散,其释药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两者的结合。
- 李永盛吴梅佳蒋杉杉黄绳武
- 关键词:缓释滴丸蟾酥灵芝硬脂酸体外释放度
- 蟾酥缓释微丸制备及体外释放机制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对蟾酥缓释微丸形态及体外释放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蟾酥缓释微丸,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研究药物与粉末的配伍相容性;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制剂表面微观状态;通过模型方程拟合探讨蟾酥缓释微丸的释药机制。结果辅料对蟾酥提取物的存在形式无明显影响;随着溶出时间的增加,蟾酥缓释微丸饱和度下降,包衣膜多重损坏;药物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制备的蟾酥缓释微丸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 蒋杉杉李永盛涂颖秋黄绳武
- 关键词:释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