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永强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最大LYAP...
  • 1篇相空间重构
  • 1篇例析
  • 1篇矿元素
  • 1篇混沌
  • 1篇斑岩
  • 1篇斑岩型
  • 1篇成矿
  • 1篇成矿元素

机构

  • 1篇广州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篇万丽
  • 1篇刘欢
  • 1篇杨林
  • 1篇朱永强

传媒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成矿元素巨量聚集的混沌机制——斑岩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例析被引量:7
2015年
成矿元素含量的变化受控于成矿系统内部的动力学过程,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与混沌特征,对其变化特征的定量刻画有助于深入理解成矿过程,并为找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三江普朗斑岩型铜矿的Cu元素与胶东大尹格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Au元素品位序列为研究对象,运用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法中的相空间重构技术、吸引子的关联维及最大Lyapunov指数解析了Cu与Au元素品位序列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斑岩型铜矿强矿化和中矿化Cu元素品位的饱和关联维介于4.42与9.69之间,饱和嵌入维介于25与28之间,最大Lyapunov指数介于0.0021与0.0661之间,弱矿化勘探线Cu元素关联维没有出现饱和现象,最大Lyapunov指数随着嵌入维的增大,由正数变为负数;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强矿化勘探线Au元素的关联维为3.18,饱和嵌入维为23,最大Lyapunov指数为0.0082,而中矿化和弱矿化勘探线Au元素的关联维没有出现饱和现象,且随着嵌入维的增大,最大Lyapunov指数由正数变为负数,表明斑岩型中-强矿化地区的Cu元素和构造蚀变岩型强矿化区域的Au元素品位序列具有混沌动力学特征,而弱矿化地区的Cu元素及中弱矿化地区的Au元素品位序列则具有更强的随机性特征;同时,具有混沌特征的斑岩型铜矿的饱和嵌入维和关联维及最大Lyapunov指数的均值都大于蚀变岩型矿床,说明斑岩型铜矿比蚀变岩型矿床的元素具有更强混沌特性与更复杂的控制因素,如温度、硫化作用、流体不混溶、蚀变叠加等。
万丽刘欢杨林朱永强
关键词:成矿元素混沌相空间重构最大LYAPUNOV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