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作品数:9 被引量:39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南方电网 更多>> 相关领域: 电气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一种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失步预警信号;失步预警信号是观测站点在检测到站点失步趋势时发出;观测站点为位于区域电网的交流断面区域的变电站;在第一设定时段内识别发出失... 徐光虎 邱建 周剑 张建新 马骞 黄磊 杨欢欢 雷傲宇 许琴 夏尚学 赵晋泉 张强文献传递 直流输电无接地极运行方式下减少入地电流的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根据无接地极特殊运行方式的特点,对直流的控制保护做相应的改造,进行双极解锁同步启动顺序、双极电流同步逻辑及双极联跳功能的优化,减少站内接地网的入地电流。通过实际的调试,验证了对控制保护做出的相应改造从而减少入地电流的可行性。 张强 刘应清 杨锐雄 周乐 周翔 王井飞 张健全关键词:入地电流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GIL三支柱绝缘子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15 2020年 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日益深入,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以占地面积小、环境兼容性好、输送容量大、能承载高电压及大电流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其运行稳定性研究被提上日程。为了分析GIL运行过程中三支柱绝缘子故障原因,研究三支柱绝缘子运行特性,通过GIL超声波局部放电分析、解体检查、固定三支柱绝缘子受力分析及固定三支柱绝缘子生产工艺分析,明确GIL三支柱绝缘子内部制造缺陷为故障原因。分析认为,通过对GIL固定三支柱装配优化、绝缘支柱生产过程优化及固定三支柱连板优化等措施,改进后三支柱绝缘子应用于生产现场可有效降低GIL设备故障率,提高GIL运行稳定性,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可靠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王井飞 张强 李祥斌 黄大彬 张任驰关键词:GIL 特高压 局部放电 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注入电流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主要研究从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注入一个电流,通过电流互感器变换到一次侧后产生的电流对系统其他一次设备的影响及防范措施。利用电流互感器和变压器相似的性质,采用类似于变压器的模型来建立电流互感器的等效模型,可以在电力系统各个学科的知识帮助下,通过计算得出二次电流加入后整个系统的各个参数量,用以研究整个系统设备各个量的变化情况,对其影响予以分析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 蒋新华 陈倩 张强关键词:电流互感器 特高压直流工程整流侧丢失触发脉冲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分析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发生丢失触发脉冲原理,并以±800 k V普侨直流工程的调试实验为例,研究了在一个周期内和连续多个周期丢失触发脉冲时直流系统的控制策略,分析实际运行的特高压直流系统整流侧丢失触发脉冲时的电气量特征,得出丢失一个周期触发脉冲对直流系统影响不大,而多个周期连续丢失触发脉冲则会导致直流阀组控制系统切换,甚至有阀组ESOF的风险,并对丢失触发脉冲容易引起的保护误动情况提出了处理措施。 刘应清 张强关键词:特高压 云贵互联通道工程控制与保护的配合优化 被引量:1 2021年 直流系统的控制与保护系统是云贵互联通道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系统与保护系统的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以确保直流输电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500 kV禄劝换流站是云贵互联通道工程的首端换流站,其控制系统与保护系统在禄高肇三端直流控制保护FPT试验过程中存在异常,本文针对异常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优化的措施,对三端直流输电工程的安全运维有着重要意义。 张强 韩建伟 毛文俊 王云龙 孙豪 杨大生 潘明昊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一种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失步预警信号;失步预警信号是观测站点在检测到站点失步趋势时发出;观测站点为位于区域电网的交流断面区域的变电站;在第一设定时段内识别发出失... 徐光虎 邱建 周剑 张建新 马骞 黄磊 杨欢欢 雷傲宇 许琴 夏尚学 赵晋泉 张强文献传递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无功控制逻辑的优化 被引量:6 2016年 无功控制功能是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满足换流站的直流系统无功需求、滤除交流侧谐波、保持交流侧母线电压稳定的要求。±800 k V普洱换流站是云广Ⅱ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整流站,其直流站控系统中无功控制功能的电压有效性选择逻辑存在缺陷,文中提出了优化的措施,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可靠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陈兵 张强关键词:无功控制 特高压 ±800kV普洱换流站无功配置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13 2015年 ±800 kV普洱换流站,是云广Ⅱ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送端换流站,换流站的无功配置方案是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特高压换流站无功需求的特点,结合送端交流系统,对换流站的无功配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换流站的无功补偿设备容量及其分组配置方案,并根据无功配置情况,通过校核计算,验证了该无功配置的可行性。 张强 梁迪团 刘宁关键词:特高压直流 无功配置 无功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