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莹莹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工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地下水
  • 1篇地表
  • 1篇地下水动态
  • 1篇地下水系统
  • 1篇引水
  • 1篇引水量
  • 1篇水系
  • 1篇温度
  • 1篇流域
  • 1篇内陆河
  • 1篇内陆河流域
  • 1篇径流
  • 1篇交互机制
  • 1篇灌溉
  • 1篇灌区
  • 1篇灌区灌溉
  • 1篇河流域
  • 1篇黑河流域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 3篇阿拉巴马大学

作者

  • 3篇郑春苗
  • 3篇姚莹莹
  • 2篇刘杰
  • 2篇李希
  • 2篇张爱静
  • 1篇王赛
  • 1篇胡玥
  • 1篇田勇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黑河流域中游灌区灌溉引水量与引水结构的变化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1986-2009年张掖市灌溉引水统计资料,对黑河中游各灌区逐年灌溉引水总量和引水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在灌溉引水总量方面,黑河灌区有明显下降趋势,梨园河灌区呈现轻微上升趋势,而沿山灌区的引水总量与降水量的丰枯变化密切相关。2)黑河、梨园河与沿山灌区不同水平年的灌溉引水强度(m3/亩)在2000年后均有所下降,年均下降幅度分别为20.9%,32.6%,8.3%。3)就灌溉引水结构而言,黑河灌区受分水制度的影响最大,2000年后地下水年均引水比例上升了15%;梨园河灌区的地下水引水比例轻微上升;沿山灌区则基本无变化。
李希张爱静姚莹莹郑春苗
基于温度信息的地表-地下水交互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地表水和地下水在质和量上的交互规律已经成为水文学及水文地质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温度差异,加之温度测量相对简单易行,因此温度信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地表水-地下水交互机制的研究中。不同的温度测量技术有着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点式测温和分布式测温技术相对简易可靠,适用于小尺度的温度测量,而航空和航天遥感测温技术适用于大尺度的温度测量,测量成本也相对较高。温度信息既可以定性刻画地表水和地下水交互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也可定量分析地表水-地下水的交互强度,还可以结合水位、流量等传统水文观测数据,为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的校正提供独立于模型的校正信息。温度测量技术的改进和地表水-地下水交互理论的发展是未来研究的难点、重点。大量研究表明,随着地表水-地下水交互研究的深入和耦合模型仿真能力的提高,温度信息将成为地表水-地下水交互研究中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
刘传琨胡玥刘杰姚莹莹王赛郑春苗
关键词:温度
黑河流域河道径流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文章概述了西北内陆干旱区黑河流域地下水系统的构成及第四纪含水层分布,在系统收集整理1986~2009年间黑河流域河道径流、地下水位、灌溉引水资料及补充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径流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地下水动态的影响.根据高程梯度、地貌类型和径流对平原地下水系统的补给作用,流域地下水动态类型可分为3个典型区:1)山前潜水含水层强入渗补给区,河道过水量控制着年地下水位变幅;2)冲积扇边缘细土平原承压含水层区,人类活动干预下的地表-地下水复杂交互过程使地下水位多年变化呈动态平衡状态;3)下游荒漠平原入渗生态补给区,政策性分水计划强烈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地表-地下水交互过程强烈影响地下水系统的动态平衡,且在不同区域呈现的时间尺度不同.中游绿洲农业区的人类活动通过政策性的水量再分配及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影响地下水的循环路径及补径排条件.通过建立地表-地下水-生态水文过程耦合模型是量化动态水循环过程、合理管理地表-地下水资源的迫切需求,是未来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方向.
姚莹莹刘杰张爱静李希田勇郑春苗
关键词:地下水系统径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