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利
-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达州市气象局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重庆市万州区“7·14”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 2024年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万州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23年7月13日下午至14日上午重庆市万州区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得出结论:(1)盛夏副高的微小摆动,会影响中低层系统移动路径;500 hPa低槽与低层切变线低涡系统耦合,为渝东北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条件和水汽辐合;地面冷锋为强对流发生提供了触发机制;地面冷空气有利于提高降水效率,增强过程降水极端性。(2)雷达图上,呈准静止状态的高反射率因子回波带和列车效应是造成“7·14”大暴雨的直接原因。(3)万州雷达对层云降水预估表现较好,但对积云对流引起的暴雨以上量级和范围预估能力不足,需要在以后工作中不断评估检验,提高预警预报准确率。
- 夏菲夏利
- 关键词:大暴雨短时强降水雷达回波列车效应
- 达州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特征及成因分析
- 2024年
- 利用达州污染物浓度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2023年1月达州一次持续雾霾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1)前期高空纬向环流、低层弱暖平流和地面均压场的配置为雾霾天气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后期南支槽活跃,水汽条件转好,出现弱降水,有利大雾或浓雾维持及污染物累积,霾减弱消失。(2)边界层逆温是本次雾霾过程的重要特征,雾霾的形成和维持与逆温强度(尤其是双层强逆温)呈正相关;湿层厚度大有利于大雾或浓雾维持及污染物颗粒吸湿增长,但不利于霾维持。(3)弱风条件、低层弱的负涡度(或0涡度)和边界层微弱的湍流运动均有利于雾霾的形成和维持。
- 夏利夏菲蹇冬梅罗贵东
- 关键词:雾霾重污染逆温层
- 四川盆地东北部春夏两次冰雹天气过程对比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ECP 1°×1°6小时再分析资料和达州CINRAD/SC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出现在四川东北部的两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过程都发生在高空西北气流和低层暖空气形成的不稳定层结中,均具有中等到强垂直风切变,为冰雹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0℃和-20℃层高度是影响冰雹直径的关键因素。从雷达分析得知,"7.19"冰雹为多单体线性风暴,回波结构呈块状分布,具有弱的中气旋,回波悬垂不明显,"4.20"冰雹过程回波结构呈钩状分布,具有回波悬垂和中气旋结构特征。
- 吕学东肖鹏于竹娟夏利江秀娟
- 关键词:冰雹垂直风切变中气旋
- 盆地东北部一次持续性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 2022年
-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20年7月16~17日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一次持续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持续性暴雨主要受高原低值系统不断东移、西南低涡及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持续的高能、高湿、不稳定大气状态为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多普勒雷达垂直风廓线产品(VWP)可判断强降水落区及强降水开始时间,为短临预报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可用于修正短期预报。以数值模式预报为基础,综合多种观测资料订正模式预报是提高暴雨预报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 蹇冬梅夏利夏菲朱瑞莉
- 关键词:大暴雨西南低涡
- 达州极端短时强降水特征及物理量指标分析
- 2024年
- 【目的】为提高达州极端短时强降水预报准确率。【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3—2022年达州极端短时强降水特征、环流背景和物理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针对物理量指标设定相应阈值并进行检验。【结果】达州极端短时强降水年极值8月出现最多,年极值天气学类型分为高空低槽型和副高控制型2种;极端短时强降水集中出现在盛夏(7—8月),峰值出现在8月,凌晨到早上为易发时段;极端短时强降水站次空间分布总体呈南多中北部少特征;K指数、SI指数、抬升指数LI、Δθse_(850~500)、ΔT_(850-500)、Q_(700)及Q_(850)等物理量参数对极端短时强降水均具较好的指示意义,当同时满足设定的相关阈值时,极端短时强降水预报准确率较高,但此时漏报率也有所增加。【结论】对极端短时强降水的特征和环流背景进行分析,结合设定的物理量指标阈值,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当地极端短时强降水潜势预报。
- 蹇冬梅朱瑞莉夏利罗贵东
- 关键词:年极值
- 达州冰雹天气类型统计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探空资料,对1980~2018年达州出现的89次冰雹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达州地区冰雹主要出现在4~8月,其中4~5月概率最大;降雹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集中在午后到傍晚;降雹和地形有密切关系,主要集中在达州的中北部,特别是北部;冰雹天气类型有四种,分别是西北气流型、低槽型、阶梯槽型和东亚横槽型;基于冰雹天气的相关物理量指标和各天气类型下的物理量特征可作为达州冰雹预报的重要因子。
- 夏利夏菲蹇冬梅张玲朱瑞莉
- 关键词:冰雹物理量
- 四川省各温度范围内积温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基于1981—2015年四川省14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0~35℃每1℃范围内的活动积温,并对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平均和各站点各温度范围内积温随温度呈单峰曲线变化,全省平均积温峰值温度为23℃,各站8—26℃,呈自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减的趋势,其递减率为0.41℃/100m;积温峰值温度与活动积温的空间分布总体相似,活动积温每增加1000℃·d,积温峰值温度升高3℃,但攀西地区气候特点与其他地区不同,该地四季温暖,气温年较差小,总活动积温大,但积温峰值温度不大;积温峰值温度,总活动积温均与海拔高度线性负相关,海拔越高,积温峰值温度和总活动积温越小;四川省总活动积温线性增加,气候倾向率120℃·d/10a,0~15℃积温减少,16—35cc积温增加。
- 罗贵东夏利古书鸿
- 关键词:热量资源积温
- 副高边缘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物理量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1~4日副高边缘四川省达州市连续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进行了重点分析。分析结果表明K指数和假相当位温垂直梯度变化与暴雨对应关系较好,850hPa比湿能很好的反映低层大气水汽含量情况,可以为暴雨预报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副高边缘偏南气流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垂直螺旋度与暴雨中心位置和强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副高边缘西南气流使得垂直涡度增大,系统斜压性加强,有利于暴雨产生。
- 肖鹏夏利于竹娟江秀娟
- 关键词:大暴雨水汽通量螺旋度湿位涡
- 达州雷暴大风短临预报概念模型研究
- 2023年
- 利用达州2009—2020年4—9月的高空观测、地面观测、闪电定位以及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38例雷暴大风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达州雷暴大风主要出现在13时一次日05时,其余时段发生雷暴大风的概率极低;并有明显的月际变化,主要出现在7-8月;集中在达州的中南部;受两高切变和低槽两类系统影响;确定达州雷暴大风各项物理量的阈值,其相互配合,可以很好地预报雷暴大风潜势;依据雷达回波形态及其演变方式,达州雷暴大风分为单体型和线型,由此建立每类雷暴大风不同阶段的雷达回波概念模型,归纳总结对雷暴大风提前预警具有指示作用的产品特征信息,可将各项物理量和雷达产品同时满足阈值作为判断达州雷暴大风的预报指标因子。
- 赛冬梅夏利罗贵东朱瑞莉
- 关键词:雷暴大风物理量雷达回波
- 2012一2021年达州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 2023年
- 利用2012-2021年达州市6个国家站小时降水量资料、探空和雷达资料,分析了达州地区短时强降水特征,结果表明:(1)达州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峰值出现在7月,多发于下半夜至早上和午后到傍晚;短时强降水频次和强度与海拔高度基本呈反相关特征。(2)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若对流有效位能(CAPE)在中等强度及以上,中低层有水汽饱和层,则0~12h出现短时强降水的概率极大;短时强降水持续时间与湿层深厚关系密切。(3)短时强降水的发生与45dBZ以上的较强回波持续时间、低层辐合关系密切,低质心的强回波降水效率高,易形成短时强降水。(4)回波顶高(ET)和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的演变趋势可以判断降水的强度变化,其大值出现时间略超前于强降水开始时间,对强对流的监测预警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夏菲夏利
-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雷达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