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刻花玻璃酒缸》的深层解读被引量:1
- 2017年
- 《刻花玻璃酒缸》是美国20世纪著名作家F.S.菲茨杰拉德的一篇构思精巧的短篇小说,选取了伊芙琳从27岁到46岁这段经历中几个重要的人生片段,展示了她由绚烂开始、终归颓寂的悲剧命运。从故事表层看,小说重点叙写了伊芙琳人生的三场变故;从故事深层看,却透露出伊芙琳对青春消逝的感伤与哀叹。在这里,刻花玻璃酒缸成了一种隐喻,象征着爱情的残酷和时间的无情,也象征着伊芙琳青春终将衰颓的宿命。这一故事,很好地诠释了"美丽"与"毁灭"这一主题。
- 周琳琳
-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
- 艾丽丝·门罗小说《白包山》叙事时间分析
- 2016年
- 作为时间艺术的小说,其叙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叙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叙事与时间的研究主要是从"故事"与"话语"的关系入手,揭示"故事时间"与"话语时间"之间的差异。在《白包山》中,艾丽丝·门罗利用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的差异,发挥时序、时距和频率的叙事功能,构建了一个看似错乱实则清晰的叙事时空。
- 周琳琳
-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时距
-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三位主要女性形象的对比被引量:6
- 2015年
- 美国现代作家菲茨杰拉德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刻画了三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黛西·布坎南、乔丹·贝克和梅特尔·威尔逊。出身于上层社会的黛西是父权制社会的传统女性代表,来自于中产阶级家庭的乔丹是战后逐步走向独立的新女性形象,而急欲从社会底层脱身的梅特尔则是工业社会消费文化的牺牲品。菲茨杰拉德从男性立场出发,把她们丑化为金钱和物欲的化身。这一方面源于菲茨杰拉德自身的婚恋经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深受男权文化影响的他在新女性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所感受到的焦虑恐慌和不知所措。
- 周琳琳
-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女性形象消费文化
- 从消费文化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
- 2017年
-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开始从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变。伴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消费文化开始蔓延,享乐主义大肆横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逐渐土崩瓦解。作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菲茨杰拉德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文化脉象。在其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不仅细致地呈现了消费社会的文化景观,还生动地展示了盖茨比在消费文化的引导下从绚烂到沉寂的人生悲剧,对消费文化作了无声的批判。
- 周琳琳
-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消费文化
- 《人间天堂》中艾莫里的梦想追寻及幻灭历程被引量:1
- 2015年
- 《人间天堂》是美国20世纪著名作家F.S.菲茨杰拉德的成名作。小说生动记录了艾莫里·布莱恩"成长——恋爱——幻灭"的历程,深刻揭示了一战后的美国青年对"美国梦"狂放而不懈的追寻。这种追寻,集中体现在艾莫里对自我的追寻及对爱情的追寻中。年轻的艾莫里曾经不顾一切地想要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智力获得声望和地位,后来才发现他所追求的,甚至包括爱情,都不值得赞美。这一幻灭历程,充分显示了"美国梦"的虚无。菲茨杰拉德在《人间天堂》中展现了一系列对生活和时代的观察,这也逐渐成为他后期的小说中持续的创作主题。
- 周琳琳
-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幻灭
- 幻灭后的自我救赎与心灵回归——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重访巴比伦》解读
- 2017年
- 《重访巴比伦》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F.S.菲茨杰拉德的优秀短篇小说,讲述了美国人查理·J·威尔斯重访巴黎,想从妻妹那里要回女儿合法监护权的经过。文中查理的"重访巴比伦",既是对过去放纵挥霍的忏悔与赎罪,也象征着传统伦理道德与价值观念的回归。通过查理的"重访巴比伦",菲茨杰拉德不仅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肆意享乐、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反思,还探索了美国人在经历了经济大萧条和"美国梦"的幻灭后,向传统伦理道德回归的渴望和可能性。
- 周琳琳
-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幻灭自我救赎
- 徘徊于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之间——论毛姆《面纱》中的中国形象被引量:1
- 2015年
- 《面纱》是毛姆以中国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因其异域形象在中国备受关注。小说中的"中国形象"徘徊于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之间,一方面是丑陋的、低劣的;另一方面,又是神秘的、理想化的。这一"中国形象",远非真实的中国,而是想象的"他者"。它是毛姆对中国的文学想象和文化利用,传达出毛姆作为英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深层需要。
- 周琳琳
- 关键词:《面纱》意识形态乌托邦他者
- 论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逃离》的叙事策略被引量:2
- 2014年
-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以短篇小说享誉欧美,获奖无数。2013年10月,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她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这主要得益于艾丽丝·门罗作品严肃的主题和独特的风格,但和她的叙事策略也不无关系。通过特意淡化故事情节、灵活运用叙述方式、巧妙变换故事节奏、精心营造故事悬念等杰出的叙事策略,艾丽丝·门罗的小说焕发出简洁精致、不施铅华、细腻优雅的风采,给人以"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强烈震撼。
- 周琳琳
-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逃离叙事策略叙述节奏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