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茜 作品数:8 被引量:94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生物学 更多>>
典型岩溶农业区洼地和坡地的元素迁移特征差异 被引量:3 2010年 为给岩溶区水土保持、农业生产、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提供参考,以桂林会仙典型岩溶洼地和坡地两种不同地貌部位为研究点,以石灰岩地质背景条件下的基岩—土壤—土壤水—植物体系统中的元素含量和组成特征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地貌部位条件下元素的基本特点、制约因素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岩溶动力条件的驱动下,岩溶区形成了显著的偏碱环境特征;洼地和坡地土壤剖面元素和土壤水含量特征差异明显,植物对土壤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比较低,属于受氮限制的类型;坡地部位的偏碱富钙和水分胁迫程度更为严重;同一石灰岩地质背景条件下不同地貌部位岩溶系统元素迁移特征差别显著。 覃星铭 蒋忠诚 罗为群 邓艳 吴华英 卢茜关键词:石灰岩 岩溶系统 洼地 坡地 不同地质条件下植物叶片中钙形态对比研究——以贵州茂兰为例 被引量:21 2011年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亚热带地区少有的岩溶森林区,对其进行岩溶生态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保护区岩溶区(石灰岩、白云岩)板寨地下河流域、非岩溶区(砂岩、页岩区)尧排流域,对不同地质条件下植物叶片中钙形态进行对比研究;采集岩溶区、非岩溶区植物品种各13种,其中岩溶区、非岩溶区特有植物品种各6种,分析其叶片中钙质总量、形态及分布部位(亚细胞组分)。结果显示:1)岩溶区植物叶片钙质含量平均为1216.82 mg/kg,比非岩溶区高出58.45%;2)岩溶区嗜钙型植物叶片中钙以果胶酸钙形态为主,其含量占总钙质量的27.91%~32.82%;而非岩溶区嫌钙型植物叶片中的钙以草酸钙形态为主,占总钙质量的33.69%~34.34%;3)岩溶区嗜钙型植物叶片中的钙主要赋存在细胞壁中,占总钙质的59.05%~66.54%,而非岩溶区嫌钙型植物叶片中的钙主要赋存在胞质中,占总钙质的36.67%~43.77%。 曹建华 朱敏洁 黄芬 卢茜关键词:地质条件 植物叶片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in Xiling Gorge of the Three Gorges 2011年 To comprehensively and reasonably develop and utilize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in Xiling Gorge(one of the Three Gorges),this study through classifying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in this section combined its geological formation,strata relationship,distribution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tourist resources,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development,and potentials of local geo-tourist resources.Besides,a feasible work plan on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south of the River and north of the River was designed to present an optimal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geo-tourism resource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tourism and other tourism industries in this region. 向烨 陈建强 李雪林 卢茜 张利利 刘璐关键词:GEOLOGICAL TOURIST COUNTERMEASURES GORGE HUBEI PROVINCE 酸雨对广西典型碳酸盐岩地区碳源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2012年 选取广西两个典型碳酸盐岩地区桂林(代表灰岩地区)与柳州(代表白云岩地区)作为研究区域,研究酸雨与岩石表面反应,并计算出由酸雨对碳酸盐岩的化学风化过程中形成CO2成为碳源的量。利用溶蚀试片溶蚀速率以及GIS技术得到研究区由酸雨产生的CO2源为41.066×108 g/a,其中桂林市区速率为33.349×108 g/a,柳州市区速率为7.717×108 g/a。单位面积源桂林与柳州分别为66.967×105 g/a.km2和42.777×105 g/a.km2,虽然低于两地的单位面积汇分别为273.891×105 g/a.km2与43.660×105 g/a.km2,但已不容忽略。柳州市区CO2源的释放速率比桂林市区慢的原因主要有二:桂林市区碳酸盐岩的代表面积为柳州市区2.77倍;由于柳州酸雨总体强度比桂林低,导致碳酸盐岩的溶蚀速率较低。 于奭 何师意 杨慧 张春来 卢茜 李幼玲关键词:酸雨 碳源 碳酸盐岩 酸雨对碳酸盐岩的溶蚀能力及溶蚀表面微形态 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对雨水样品进行饱和度分析,再通过扫描电镜(SEM)对石灰岩溶蚀试片表面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方解石饱和指数SI(cal)和石膏饱和指数SI(gyp)的变化范围大致相同,白云石饱和指数SI(dol)的变化范围比较大,但其数值始终低于前两者,说明酸雨溶蚀能力与其初始状态和作用时间有关;(2)不同酸碱度酸雨的作用下,石灰岩试片的表面也呈现不同的溶蚀微形态特征:弱酸雨情况下方解石晶体棱角较为清楚,有少量港湾状的溶蚀边,晶间孔基本保留完整;强酸雨情况下溶蚀痕迹加剧,裂隙变大,形成较大的晶间孔,残留体较为明显,方解石小颗粒晶间孔溶蚀连成片;灌木丛下溶蚀痕迹介于两者之间,部分晶间孔由于溶蚀扩大连在一起,晶体棱角部分被溶蚀,港湾状溶蚀边较多,残留体较微小,溶孔较深,局部间有豆状残留体。 于奭 李幼玲 林玉石 张近杨 刘齐 卢茜 张春来关键词:酸雨 PHREEQC 石灰岩 溶蚀 微形态 桂林毛村岩溶区与碎屑岩区林下土壤碳迁移对比及岩溶碳汇效应研究 被引量:48 2011年 桂林毛村岩溶地下河流域位于桂林市东南30km的潮田毛村,流域面积约10km^2,为开展岩溶区、碎屑岩区土壤碳迁移对比研究,选择具代表性的林下棕色石灰土、红壤剖面各一个开展以月为观测周期的土壤呼吸排放CO_2速率、同位素动态变化及其土壤剖面不同层位CO_2浓度时空分布的动态观测,进而分析岩溶动力系统中土壤碳迁移特征及岩溶碳汇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岩溶区石灰土的土壤呼吸排放CO_2速率明显低于碎屑岩区红壤的,岩溶区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幅度为23.12~271.26mgC/m^2·h,碎屑岩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幅度为51.60~326.28mgC/m^2·h;如以年平均值计算,则岩溶区土壤呼吸排放CO_2的量要比碎屑岩区红壤少25.12%;2)岩溶区石灰土土壤呼吸排放CO_2的δ^(13)C值比碎屑岩区红壤的偏重,岩溶区土壤呼吸排放CO_2的δ^(13)C值为-29.35‰~-18.26‰,平均为-22.68‰,碎屑岩区为-29.21‰~-22.60‰,平均为-26.21‰;3)岩溶区石灰土剖面中CO_2浓度出现双向梯度,且水热条件良好的季节双向梯度表现更明显,而碎屑岩区红壤剖面中则出现随土壤层深度的增加,土壤CO_2浓度增加的一向梯度;如以剖面中CO_2浓度的平均值计算,则岩溶区石灰土中CO_2浓度的变化幅度为0.05%~0.60%,年平均0.25%,而碎屑岩区红壤的变化幅度为0.05%~1.09%,年平均0.57%。这意味着岩溶区土-岩界面石灰岩的溶解消耗吸收土壤下层CO_2,即土壤中岩溶作用产生碳汇的过程。 曹建华 周莉 杨慧 卢茜 康志强关键词:岩溶区 土壤呼吸 长江三峡西陵峡段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西陵峡地区地质旅游资源全面合理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对长江三峡西陵峡段的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把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层关系与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相结合,综合分析了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该地区地质旅游资源的潜力。设计了顺江、江南、江北地质旅游的可行性方案,提出实现西陵峡段的地质旅游开发的最佳途径,希望可使该地区地质旅游产业和其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向烨 陈建强 李雪林 卢茜 张利利 刘璐关键词:地质旅游资源 不同钙环境下植物几种抗逆境指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12年 本文选取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中只生长在岩溶区石灰土上的嗜钙植物6种、只生长在非岩溶区红黄壤上的嫌钙植物7种,以及2种土壤上都能生长良好的中间型植物7种,分析其根际土钙全量及植物叶片3种抗逆性指标,结果显示:(1)嗜钙植物根际土钙全量、叶片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分别为w(Ca)=32.44~43.98g/kg、w(Pro)=97.53~183.62μg/g、6.21~38.43μKat及1.47~2.48μKat,略高于中间型植物,高出嫌钙植物1~2个数量级;(2)大部分嗜钙植物通过提高Pro含量及SOD、POD活性等保护性物质稳定膜的透性,将高浓度的钙阻隔在原生质外;而中间型植物主要通过控制根系吸收或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的运移来减少植物体内的钙。 黄芬 朱敏洁 卢茜 曹建华关键词:植物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