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新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主题

  • 2篇新媒体
  • 2篇演出
  • 2篇演出艺术
  • 2篇戏剧
  • 2篇媒体
  • 1篇电影
  • 1篇多样性
  • 1篇演艺
  • 1篇艺术
  • 1篇影像
  • 1篇语汇
  • 1篇思维
  • 1篇批判性
  • 1篇批判性思维
  • 1篇戏剧创作
  • 1篇现场表演
  • 1篇剧院
  • 1篇跨文化
  • 1篇记录影像
  • 1篇交互性

机构

  • 4篇上海戏剧学院

作者

  • 4篇刘志新

传媒

  • 2篇戏剧艺术
  • 2篇演艺科技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现场表演中影像的交互性被引量:3
2021年
20世纪20年代后,大量影像介入现场表演,极大丰富了剧场艺术的表现手段。但一些戏剧家认为:影像是无法与现场观众和演员进行实时交流的视觉"异物",会使戏剧失去其自身的独特性。为了将影像抵御在剧场门外,他们倡导以身体交流为主的质朴表演形式,提出了在场、实时和交互的现场表演理论。其实,影像与现场表演之间不是相互抵触、彼此对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彼此增进的。交互性影像参与现场表演、重构戏剧时空、营造沉浸体验,创建了影像与现场表演的新型互动关系,改变了戏剧表演、观演和创作的方式,重新定义了戏剧表演的现场性、交互性和叙事语汇,形成了一种新的现场表演美学观念。
刘志新
关键词:现场表演交互性记录影像
新媒体演出艺术创作实践被引量:2
2014年
探讨新技术在演艺观念、演艺形态、演艺语汇、交互体验等方面带给演出艺术的变化,介绍上海市多媒体演艺虚拟空间合成重点实验室的作品:新媒体舞蹈诗《文明·图腾》、《极境》、《爱情书简》等。
刘志新
关键词:新媒体
新媒体演出艺术创作实践
2019年
最近几年,随着技术的发展,演艺行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新技术增强了演出艺术的本质力量吗?这个问题来源于我对电影艺术的思考。电影诞生一百多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所提出的非线性剪辑和个人电影的概念,已经由当今的自媒体、微电影等手段完全实现。我以为,从电影和演出艺术角度看,艺术作品的价值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感官层面。现在的技术已经使得我们的听觉感官和视觉感官都得到了充分享受。
刘志新
关键词:电影感官艺术
当代欧洲“后移民”戏剧创作中的批判性思维被引量:2
2020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探究理据、剖析真相、思辨创新的思维艺术。当代欧洲戏剧家谢尔敏·朗霍夫、乔治·赞布拉基斯和科诺·蒙德鲁茨继承了欧洲的思辨传统,以批判质疑的眼光来透视生命和社会,运用换位思考、多角度求证、有辨识力的判断等批判性思维方法,独立思考,突破常规,探究真理,通过戏剧的形式揭示欧洲社会面临的地域冲突、种族矛盾、宗教对立、文化融合等问题,引导人们反省思考。对戏剧创作中批判性思维方法的研究能改进创作者的思维方式,提升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使戏剧创作直面尖锐复杂的现实问题,推动戏剧艺术的创新发展。
刘志新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跨文化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