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伯仲

作品数:1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专利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机械工程
  • 4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5篇激光
  • 4篇图像
  • 3篇套筒
  • 3篇激光驱动
  • 2篇等离子体
  • 2篇压砧
  • 2篇射线
  • 2篇同步辐射光源
  • 2篇投影数据
  • 2篇投影图
  • 2篇投影图像
  • 2篇谱学
  • 2篇谱仪
  • 2篇桌面
  • 2篇微焦点
  • 2篇伪影
  • 2篇校正函数
  • 2篇晶体谱仪
  • 2篇控制计算机
  • 2篇激光等离子体

机构

  • 15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作者

  • 15篇阳庆国
  • 15篇谭伯仲
  • 7篇刘冬兵
  • 4篇黄显宾
  • 3篇母健
  • 2篇李牧
  • 2篇李英华
  • 2篇叶雁
  • 2篇张林
  • 2篇李俊
  • 1篇卫兵
  • 1篇王勐
  • 1篇汪凌芳
  • 1篇王礼权
  • 1篇田青
  • 1篇李建明
  • 1篇张思群
  • 1篇欧阳凯
  • 1篇程晋明
  • 1篇谢旭东

传媒

  • 2篇光学学报
  • 2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龙一号装置上首次铝套筒Z箍缩X射线背光照相实验被引量:3
2016年
在聚龙一号脉冲功率装置上首次完成了对带正弦扰动铝套筒Z箍缩的X射线背光照相实验。实验采用千焦耳激光器(1053nm,1kJ,1ns)驱动固体靶材产生X射线,然后利用基于球面晶体的单色背光照相技术以及直接点投影背光照相技术,成功观测到约7.5 MA电流驱动条件下,Z箍缩铝套筒的外边界不稳定性发展情况。该实验验证了在聚龙一号装置上联合千焦耳激光器开展X射线背光照相实验的能力,为后续精密Z箍缩物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阳庆国黄显宾刘冬兵母健但加坤丰树平谢旭东邓武叶雁谭伯仲卫兵张思群任晓东欧阳凯李勇李勇任济丁渝田青王礼权李恪宇汪凌芳汪凌芳余冰王勐彭其先
关键词:Z箍缩套筒
一种用于静高压下样品厚度在位测量的桌面式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静高压下样品厚度在位测量的桌面式装置及方法,涉及高压声速实验的样品厚度在位测量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控制计算机、微焦点X光机、大腔体高压装置、X射线图像探测器、X光机位移系统、探测器位移系统和隔震光学平...
谭伯仲何强阳庆国
基于球面晶体的高光谱分辨全视场X射线荧光成像被引量:2
2019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球面晶体的高光谱分辨全视场X射线荧光成像仪,并分析了该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视场、能谱带宽、荧光收集效率。根据理论分析设计了一套用于V^Zn等典型中等原子序数金属的Kα线荧光成像系统,并采用解析的理论和本课题组编写的蒙特卡罗光线追迹程序对该系统性能进行了计算和仿真。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的结果表明,这种X射线荧光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优于80μm)、较大的视场(大于6.5 mm)以及极高的光谱(能谱)分辨率(优于16.5 eV@4.6~9 keV)。
谭伯仲阳庆国杜亮亮安然刘冬兵孟立民
关键词:X射线光学晶体光学
内爆套筒的激光驱动X光背光照相实验研究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聚龙一号”脉冲功率装置是国内首台由24路模块并联组成、峰值输出电流8~10 MA、电流上升时间(10%~90%)约70 ns的大型脉冲功率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开展电磁驱动的高能量密度物理及材料动力学...
刘冬兵阳庆国黄显宾母健但加坤叶雁谭伯仲
关键词:套筒内爆
一种扩大横向视场的成像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辐射成像和CT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扩大横向视场的成像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旋转台中心沿垂直于光轴的水平正向移动距离d,然后进行第一次扫描,得到第一次投影图像集;S2、完成第一次扫描...
谭伯仲阳庆国
激光驱动的多层膜复合靶M带辐射光谱研究
2023年
时间分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技术需要产生高亮度、均匀、宽光谱的X射线源。单一靶材产生的M带辐射源亮度高,但均匀性较差,因此提出了一种使用多种金属材料制备的多层膜复合靶产生M带辐射的方案。针对Si的K边X射线吸收谱实验,根据前期单一靶材M带光谱实验数据理论计算了最优的材料比例,制备了Au、Yb、Dy三种材料组成的多层膜复合靶,并在神光II激光装置上开展了脉冲激光驱动的多层膜复合靶辐射光谱测量,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基本一致。相比单一靶材,多层膜复合靶产生的M带辐射源具有光谱宽、整体亮度均匀的优点,在时间分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谭伯仲李英华张林李建明阳庆国
关键词:光谱学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多层膜
“聚龙一号”装置上铝套筒X射线背光照相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聚龙一号”脉冲功率装置是国内首台由24路模块并联组成、峰值输出电流8~10 MA、电流上升时间(10%~90%)约70 ns的大型脉冲功率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开展电磁驱动的高能量密度物理及材料动力学...
阳庆国刘冬兵谭伯仲母建黄显宾但加坤
关键词:套筒
基于激光等离子体光源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研究
利用纳秒脉冲强激光与高原子序数靶材作用产生准连续光谱分布的M带辐射源,研究了多种靶材(Au、Lu、Yb、Dy、Ta、Co)辐射光谱强度及分布特点,发现在Si的K吸收边(1.839 keV)附近,Lu、Yb、Dy的M带辐射...
谭伯仲阳庆国刘冬兵
关键词:激光等离子体
激光驱动的X射线背光照相技术在高压实验中的应用
阳庆国刘冬兵谭伯仲程晋明张林李英华李俊李牧黄显宾
高性能锥束工业X射线CT系统研制与应用被引量:4
2023年
提升工业CT检测系统的技术性能一直是射线无损检测领域系统研发人员和用户共同追求的目标。基于这一目标,提出了采用耦合闪烁屏与科学级面阵CMOS相机的CT图像探测方法,本文介绍了利用该方法在微焦点工业CT系统硬件研制和软件开发方面涉及的重要工程技术细节。给出了自主研发的抗辐照X射线数字相机与商用平板探测器的实测技术指标对比结果、X射线CT集成软件(CTER MAX)与商用软件在CT重建算法计算效率方面的对比结果以及CT系统空间分辨率检测结果。结果表明:抗辐照X射线数字相机具备超高像素采样、低噪声、高动态范围、高分辨、耐辐照、低成本等优势,尤其在空间分辨率上较平板探测器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使用更为灵活,适应更多应用场景需求;CTER MAX软件功能完整、操作友好、较商业软件在计算性能上有约4.5倍的速度提升;CT系统综合空间分辨率最高为5μm,与射线源焦斑尺寸相当。整个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推广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岩芯检测等各工业无损检测领域。
阳庆国谭伯仲
关键词:工业CT无损检测锥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