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炳炎

作品数:4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十堰市太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股骨
  • 2篇META分析
  • 1篇第二趾
  • 1篇多手指
  • 1篇性关节炎
  • 1篇有效性
  • 1篇植入
  • 1篇植入物
  • 1篇治疗股骨转子...
  • 1篇治疗膝骨性关...
  • 1篇双足
  • 1篇髓内
  • 1篇髓内钉
  • 1篇头坏死
  • 1篇透明质酸
  • 1篇缺损
  • 1篇转子间
  • 1篇转子间骨折
  • 1篇膝骨
  • 1篇膝骨性

机构

  • 2篇十堰市太和医...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作者

  • 4篇姚忠军
  • 4篇胡炳炎
  • 2篇陈琼
  • 1篇刘东
  • 1篇胡军
  • 1篇杨帆
  • 1篇周伟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臭氧与透明质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臭氧(O3)与透明质酸(HA)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1期)、Embase、CNKI、CBM、VIP、Wan-Fang数据库中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1月23日。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行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RevMan5.3和Stata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20个RCT,合计2 136例KOA患者。与HA治疗KOA比较,O3治疗有效率较高[比值比(OR)=2.78,P<0.01];缓解疼痛效果更佳[治疗后1、3、6个月:均数差(MD)=-0.25、-0.71、-1.70,均P<0.01]。二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4,P=0.56)。结论当前证据显示O3对KOA近期疗效优于HA,安全性二者相当。
胡炳炎艾金伟刘楚繁陈琼姚忠军
关键词:臭氧透明质酸META分析
木豆叶提取物对股骨头坏死大鼠血液流变学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木豆叶提取物对股骨头坏死大鼠血液流变学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2月于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生物医学研究所进行实验,将5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10只,后4组大鼠采用大肠杆菌脂多糖(40μg/kg)与甲基强的松龙(20 mg/kg)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而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采用不同剂量木豆叶提取物(0.48 g/kg、0.96 g/kg、1.44 g/kg)连续干预4周。观察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及坏死股骨修复情况;分离各组股骨头坏死大鼠BMSCs,采用不同浓度含木豆叶血清处理BMSCs 1周,观察三酰甘油(TG)、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活性、钙化结节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升高(P<0.01),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降低,PT、APTT、TT均升高(P均<0.05)。对照组股骨头软骨细胞排列有序且骨小梁完整,模型组股骨头软骨细胞排列紊乱、骨小梁变窄、坏死细胞增多,木豆叶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股骨头软骨细胞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体外BMSCs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亚组、中剂量亚组、高剂量亚组BMSCs中TG水平降低(F/P=58.108/0.000),ALP、BGP活性与钙化结节面积增加(F/P=20.140/0.000、18.914/0.000、19.659/0.000)。结论木豆叶提取物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血液流变学、股骨头坏死修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能与调节血液黏度、凝血功能及BMSCs向成骨分化能力有关。
赵飞姚忠军胡炳炎刘东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双足第二趾移植再造多手指缺损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双足第二趾移植再造多手指缺损的疗效分析及术后对足部功能及外观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手指缺损情况,选择双足第二趾移植再造,其中再造食指和中指缺损10例,再造拇指与食指缺损9例,再造中指与环指缺损1例,共20例40指。结果 19例再造指全部成活,1例再造坏死1指,再造指经3~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再造指痛温觉恢复,两点辨别距离在10~12 mm间,双侧供足外观对称,行走无疼痛,步态正常。结论双足第二趾移植是修复多手指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且对足部外观及功能影响较小,在多指再造中双足第二趾移植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周伟姚忠军胡军杨帆胡炳炎
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差异被引量:14
2016年
背景:现有研究结论对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疗效差异存在争议。目的: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系统检索PubM 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4期)、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资源数据库中,所有关于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比较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5月8日。严格按纳入标准筛选文献、评价研究质量、提取数据资料,运用Stata13.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和8个非随机对照试验,合计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 323例,其中股骨近端髓内钉658例,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6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在优良率、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相当(P>0.05),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手术时间长[MD=11.51,95%CI(6.41,11.62),P<0.01],但在增加髋关节Harris评分[MD=1.38,95%CI(0.25,2.51),P=0.02]、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0.54,95%CI(0.44,0.67),P<0.01]方面优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受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影响,上述研究结论需大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两种治疗措施对不同骨折类型骨折及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差异也需进一步研究。
胡炳炎艾金伟陈琼姚忠军
关键词:META分析骨科植入物股骨转子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