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娟
- 作品数:17 被引量:133H指数:7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RI对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MRI评估颈动脉血管及斑块稳定性,并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斑块最大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总面积、血管壁面积、血管腔面积及血管壁标准化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糖尿病以及饮酒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RI能够有效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利于临床诊断以及确定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 李晶赵武刘影唐晓芙王素娟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糖尿病核磁共振成像
- 乳腺癌钼靶X线检查的漏诊及误诊分析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分析乳腺癌X线检查的误诊及漏诊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的经乳腺X线和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比较X线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误诊率及漏诊率,并分析导致误诊及漏诊的因素。结果:135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63例(46.67%),良性肿瘤72例(53.33%)。63例乳腺恶性肿瘤中,X线误诊为良性5例,误诊率为7.93%。其中1例误诊为乳腺增生,2例误诊为乳腺炎症,1例误诊为术后疤痕挛缩,1例误诊为纤维腺瘤;X线表现为肿块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2例,肿块周围出现透亮区1例,乳腺结构扭曲1例。72例良性肿瘤中,X线误诊为恶性7例,误诊率为9.72%。其中4例为乳腺增生,2例为乳腺炎,1例为乳腺纤维瘤,1例为乳腺筋膜炎;X线表现为密度较高而边缘不清的肿块影1例,边缘似有毛刺征1例,伴有钙化、模糊无定型呈散在分布1例,部分边缘有突起或后缘凹凸不平1例,片状影2例(1例密度较高,1例密度较均匀);肿块伴乳晕增厚、乳头内陷1例。结论:乳腺X线检查的准确性受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的影响。因此,临床实践中可联合运用乳腺X线检查和乳腺超声或MRI检查,从而提高乳腺肿块诊断的准确率。
- 李晶赵武回影唐晓芙王素娟
- 关键词:乳腺癌漏诊误诊钼靶X线
- 三联疗法联合中药治疗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对胃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应用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86例胃部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接受三联疗法治疗的对照组和在三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的观察组,每组43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均显著提高(P<0.05),故观察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HP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部HP感染患者联合应用中药及三联疗法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 王素娟
- 关键词:三联疗法胃部幽门螺旋杆菌
- 奥美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联合应用奥美拉唑及康复新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接受以奥美拉唑治疗的对照组和在接受奥美拉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治疗的观察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疗效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溃疡面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4周后,观察组溃疡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溃疡改善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治疗期间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奥美拉唑及康复新液可有效提高胃溃疡治疗效果。
- 王素娟
- 关键词:奥美拉唑康复新液胃溃疡
- 补虚健脾法对大肠癌术后脾虚证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5
- 2018年
- 目的观察补虚健脾法对大肠癌术后脾虚证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补虚健脾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化疗、补液、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方法;补虚健脾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虚健脾的中药,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KPS评分、免疫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结果在中医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症候评分及KPS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而在免疫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方面,治疗后两组可以显著提高CD3^+、CD4^+、CD4^+/CD8^+、NK细胞、IL-2、IL-4的水平,同时降低CD8^+T细胞、TNF-α的水平,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虚健脾法可改善大肠癌术后的临床症状,调节免疫因子及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用于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维持治疗。
- 王歌白龙王素娟王国力
- 关键词:大肠癌术后免疫功能
- 针药并举治疗肠癌腹水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针药并举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肠癌腹水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8例肠癌腹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包括静脉化疗、利尿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予以内服汤药+外用针刺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腹水、中医症状积分、腹围、KPS评分探究针药并举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肠癌腹水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腹水疗效、中医症状总疗效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从腹围、中医症候评分以及KPS评分方面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腹水引流次数、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并举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肠癌腹水的治疗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深入的研究及临床推广。
- 王歌白龙周跃华王素娟王国力邓虎
- 关键词:针药并举疗效安全性
- 双歧杆菌四连活菌片对大面积烧伤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道微生态功能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大面积烧伤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肠道微生态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84例大面积烧伤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常规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基础对症治疗,然后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肠道功能指标、胃肠激素水平及肠道微生态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胀、腹泻、便秘、胃潴留、反流等胃肠动力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D-乳酸、二胺氧化酶、内毒素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及粪便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数量比值均高于常规组,大肠埃希菌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用于大面积烧伤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可同步改善胃肠道功能及肠道微生态功能。
- 王红王绍天王素娟王艳艳周珂妮王歌林仙花
-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大面积烧伤胃肠功能障碍微生态疗效
- 眼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点海马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眼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眼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海马区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雌雄不拘,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选取眼穴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平刺,进针3 mm,留针20 min;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3、247、2 h处死动物并取材;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组织中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眼针组海马组织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2、47、2 h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结论眼针疗法可以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组织TNF-α的表达,进而抑制由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 关洪全高原王素娟王哲马贤德赵金茹王守岩柴继严王健
- 关键词:眼针缺血再灌注海马
- 一种用于防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用于防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杜仲5‑7份、桑寄生5‑7份、威灵仙6‑8份、丹参5‑7份、地龙4‑6份、生地7‑9份、木瓜5‑7份、乌梢蛇5‑7份、三七4‑6份、...
- 徐志立袁子民张明波康廷国陶新知王素娟梁晗业
- 文献传递
- 体针联合中药内服改善大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通过体针联合中药内服,观察大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对脾胃科进行治疗的53例大肠癌术后患者进行对照探究。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中药扶正解毒汤内服,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体针(足三里、上巨虚、中脘、天枢、大横)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以探讨体针联合中药内服对于大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对照组的优良率为32.14%,治疗组的优良率为84.00%,治疗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胃管拔出时间等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开始进食后,治疗组的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患者主观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体针联合中药内服,能够显著改善大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缩短住院周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王歌李晓斯白龙王素娟
- 关键词:大肠癌术后体针中药内服胃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