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晶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压裂
  • 2篇渗流
  • 2篇储层
  • 1篇低渗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参数
  • 1篇压裂缝
  • 1篇压裂水平井
  • 1篇岩石力学
  • 1篇延长组
  • 1篇页岩
  • 1篇页岩气
  • 1篇应力敏感
  • 1篇致密储层
  • 1篇水平井
  • 1篇提高采收率
  • 1篇体积压裂
  • 1篇盆地
  • 1篇平井
  • 1篇专利地图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海油能源发...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作者

  • 4篇王晶
  • 3篇郭小哲
  • 2篇江彩云
  • 2篇刘学锋
  • 1篇吴小斌
  • 1篇赵刚
  • 1篇陈引弟
  • 1篇石小磊
  • 1篇孔祥明
  • 1篇高浩

传媒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新疆地质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专利分析的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发展趋势被引量:2
2018年
历经百年的油气工业已经全面进入到难开采、非常规资源战略接替时代,突显了提高采收率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支撑作用,为了更多了解其发展形势和趋势,以具有较高权威的国际专利申请历史走势为依据,挖掘特点规律并进行后期走势预测,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应用汤森路透专利数据库,进行专利地图聚类分析,由此归纳出16项关键技术,再结合中国学术期刊网进行期刊检索,分析重点储层对象和提高采收率关注方向,提出油气资源多样化带来的提高采收率多样化形势;选择聚合物驱、气驱、水平井提高采收率、完井工程提高采收率及地层热处理五个专项,从专利申请数量、施引量及竞争主体等方面给出了发展趋势;依据专利周期发展规律,进行了阶段划分及后期预测,给出了总体技术的发展特点及专项技术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提高采收率技术突破常规技术领域,向着学科协同、一体化等方向拓展,以智能、新材料、设备、工具和工艺等特征为主的物理法是重要分支。专利分析与提高采收率的结合为技术发展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结果可以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郭小哲江彩云王晶方月月
关键词:专利地图聚类分析提高采收率EOR
致密储层地层参数对体积压裂缝网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致密储层的关键地层参数如何影响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效果这一问题,应用岩石力学参数计算方法和储层压裂裂缝启裂和延伸基本原理,建立了岩石脆性系数、水平应力差异系数、天然裂缝密度3个地层参数对缝网影响的模拟模型,计算和评价了页岩储层的缝网效果,分析了3个地层参数不同情况下对缝网的有效压裂体积、增产储层体积、增产储层体积百分比等参数的影响变化规律,算例分析认识到:岩石脆性系数越大或者水平应力差异系数越小,分支缝密度会越大,缝网区域半长相反越小,早期生产优于后期;天然裂缝密度越大,近井缝网沟通越密集,缝网区域外仍可参与渗流,由此可弱化缝网半长。模型的建立和参数影响分析可以为现场提供参考依据。
郭小哲赵刚刘学锋王晶孔祥明江彩云
关键词:体积压裂岩石力学渗流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6储层裂缝系统研究及意义被引量:7
2014年
在区域露头裂缝调查取得宏观裂缝整体认识基础上,通过岩心裂缝观察、成像测井资料识别及镜下资料等,对吴起地区长6油藏不同规模、不同成因裂缝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发育构造缝、成岩缝。构造缝多为高角度缝、近垂直缝,裂缝倾角为61°-84°,平均81°,裂缝充填程度差。此外,该油藏还普遍发育层理缝及成岩微破裂缝。结合实测地应力及人工裂缝动态监测资料,认为长6储层人工裂缝扩展方向为NE向,并与天然裂缝组成裂缝系统,控制着超低渗储层的注水开发效果。
吴小斌陈引弟高浩王晶石小磊刘修刚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
页岩气储层压裂水平井气-水两相渗流模型被引量:16
2016年
针对定量计算页岩气储层水平井压裂后含水对产气量影响程度的问题,应用渗流力学、油藏数值模拟及油层物理学等理论与方法,建立了考虑解吸-吸附、扩散、滑脱及应力敏感的双重介质气-水两相渗流模型,并进行了差分离散及方程组系数线性化处理,建立了数值模型。利用新模型对页岩气储层压裂水平井进行了气、水产量的预测,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含水饱和度、压裂缝网参数、扩散、滑脱及应力敏感等对气井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含水饱和度决定产量回升幅度和稳产时间,原始含水饱和度越小,压裂液返排率对产量影响越大;当裂缝导流能力和缝网区域半长较大时,再提高其增产幅度会减小;扩散作用弱于滑脱作用,应力敏感作用要明显大于扩散和滑脱,增产稳产目标要重点考虑应力敏感。
郭小哲王晶刘学锋
关键词:页岩气压裂滑脱应力敏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