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威伟
- 作品数:2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西风急流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利用ERA-Interim地表热通量再分析资料(包含感热通量及潜热通量数据)分析了1979年3月至2009年2月青藏高原地区(下称高原)地面加热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年际变化趋势。突出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与西风急流的联系,分别探讨了青藏高原春季感热及潜热变化的可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高原感热空间分布大体呈现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特征,潜热与感热呈反相的空间格局,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强。(2)相比于夏、秋、冬三季,春季高原地表热通量年际变化特征较为突出,其中感热通量显著减少,潜热通量显著增加[分别为-1.83和0.79 W·m^(-2)·(10a)^(-1)],该趋势和全年平均热通量年际变化情况一致。(3)就年际变化而言,春季感热通量与潜热通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9),表明可能存在某一气候因子使得春季感热减弱而使潜热增强。进一步分析发现,高原地面加热场与西风急流存在密切的联系,春季西风急流的减弱在影响高原感热强度的同时,对高原潜热也具有较大影响。其可能影响机制如下:受高原上空西风急流减弱的影响,高原地表风速减弱从而导致感热通量显著减少;春季西风急流的减弱导致印缅槽的增强,在孟加拉湾上空形成一异常气旋环流,使该地区对流增强、水汽上升异常,同时气旋中北向暖湿气流将水汽携带至高原南侧,并通过影响高原降水量改变其潜热通量。
- 樊威伟马伟强郑艳杨智敏
- 关键词:青藏高原感热通量潜热通量西风急流年际变化
- 2013—2014年我国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SO_2质量浓度年代际变化被引量:18
- 2017年
- 为了解我国大气污染物在不同季节的时空分布特征,统计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21世纪10年代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监测资料。结果表明:2013年11月—2014年10月PM2.5和SO_2全国平均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较明显,冬季浓度最高;同期各个季节我国北方城市PM2.5和SO_2平均质量浓度明显大于南方,冬季最显著,但1984年和1994年则表现为南方城市SO_2平均质量浓度高于北方城市。1984年、1994年、2014年这3年相比较,SO_2全国平均质量浓度逐年降低。工业排放、取暖季燃煤以及不同地区的局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能源结构、空气污染防治、气象条件的差异等是区域污染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 李景鑫陈思宇王式功谢亭亭张震樊威伟
- 关键词:环境地学年代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