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轩
- 作品数:2 被引量:3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新开垦土壤上构建玉米/蚕豆-根瘤菌高效固氮模式被引量:14
- 2018年
- 为了在新开垦土壤上构建高效种植模式,本文采用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选用4种根瘤菌接种方式(保水剂拌种、清水拌种、三叶期灌根和种子丸衣化)接种4种不同蚕豆根瘤菌(NM353、CCBAU、G254和QH258),分析接菌后新开垦土壤上玉米/蚕豆间作体系的生产潜力、地上部氮素吸收和结瘤特性以及生物固氮等方面的优势,拟为该体系筛选出高效的根瘤菌及其接种技术。结果表明:接种NM353后,玉米/蚕豆间作体系中蚕豆籽粒产量比单作平均增加152.84%,而玉米保持相对稳产;以保水剂拌种的方式接种NM353的间作蚕豆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最高,蚕豆结瘤数、瘤重、固氮比例和固氮量均高于本试验中其他3种方式接种的根瘤菌。在盛花期和盛花鼓粒期,接种NM353蚕豆的固氮比例比接种CCBAU的分别高19.1%和11.1%,在各个生育时期两者固氮量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接种NM353与接种其他菌种间固氮量和固氮比例差异更显著。因此,在新开垦土壤上,用保水剂拌种的方式对间作蚕豆接种NM353根瘤菌,构建玉米/蚕豆-根瘤菌高效固氮体系,为新开垦土壤合理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 梅沛沛王平王平李隆张轩桂林国
- 关键词:间作优势根瘤菌氮素吸收生物固氮
- 土地利用方式和栽培措施对农田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9年
- 以河北曲周县原状草地土壤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秸秆还田、耕作方式和施肥水平对土壤有机碳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华北原状草地改变为农田后(34年),土壤砂粒、颗粒有机碳的含量和总有机碳的比例、轻组土壤和轻组土壤有机碳都显著降低,且以秸秆还田影响最大。经过8年的耕作,施加底肥、免耕和秸秆整株还田等农艺措施,明显提高了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秸秆还田使得0~20cm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明显增加,且整株还田比粉碎还田更能增加10~20cm土壤颗粒的有机碳含量,而免耕对土壤颗粒有机碳的增加主要表现在0~10cm。土壤非保护性有机碳的比例也会显著降低,且非保护性有机碳主要分布在0~5cm土层。
- 孟凡乔况星张轩杜章留
- 关键词:免耕颗粒有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