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振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 AlN-BN复相陶瓷的热等静压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以氮化铝(AlN)和氮化硼(BN)为原料,无烧结助剂、热等静压烧结制备了AlN-BN复相陶瓷,研究了热等静压温度和压强对两种不同原料配比(摩尔比)烧结试样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BN的添加量对复相陶瓷的烧结致密化影响较小,但逐渐降低硬度和热导率、增大体积电阻率。相同原料配比下,复相陶瓷的密度越高,其热导率、体积电阻率、硬度越高。热导率和体积电阻率的实测值与两相复合模型方程λcom=λ_2(λ_1+F)(1-Ф)(λ_2-λ_1)/λ_2-(1+F)(1-Ф)(λ_2-λ_1)较为符合。当n_(AlN):n_(BN)=75:25时,在温度为1600℃、压强为90 MPa、保温3 h的热等静压工艺下可以制备出相对密度达98.03%、热导率为77.29 W/(m·K)、体积电阻率为1.35×10^(15)?·cm的复相陶瓷。
- 彭旭朱德贵李杨绪周加敏吕振郭鹏超
- 关键词:热等静压热导率体积电阻率
- 热等静压原位合成SiC–TiC复相陶瓷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采用纳米级β-SiC粉末、Si粉末、C粉末以及微米级TiH_2粉末为原料,利用热等静压原位合成工艺制备了SiC–TiC复相陶瓷,研究了不同原位合成反应和烧结工艺对复相陶瓷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SiC、TiH_2、C粉末为原料的原位合成反应,无明显副反应发生,更有益于制备成分符合预期、致密度良好且性能优秀的SiC–TiC复相陶瓷。在1600℃,120 MPa,4 h等静压烧结工艺下原位合成得到的体积分数为SiC–32%TiC复相陶瓷具有最好的致密度、硬度、三点弯曲强度以及良好的断裂韧性,分别达到98.7%、21.2 GPa、428 MPa和5.5 MPa·m1/2。提高热等静压压力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烧结扩散活性,从而提高材料的致密度,有益于力学性能的提升。
- 吕振朱德贵钱慧许璐迪胡春峰
- 关键词:SIC复相陶瓷原位合成强韧化机制
- 电火花放电法制备铂铑合金粉末被引量:3
- 2014年
- 研究以PtRh6合金为原料,采用先进的电火花等离子体粉末制备工艺,在纯净水介质中制备铂铑合金粉末。采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S)对所制备的铂铑合金粉末的微观形貌、成分及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电火花放电法制备的铂铑合金粉末形态总体呈圆球状,粒度细小均匀,基本无杂质,粒径在10~60μm内的粉末为98.39%。
- 王乃娟吕振刘丹朱德贵
- 关键词:超细金属粉末
- SiC含量对SiCw/Cu复合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为了研究SiCw/Cu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形成机理,进一步研究SiC含量对材料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热压法和热等静压法制备了不同SiCw含量的SiCw/Cu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致密度、显微组织和物相组成、维氏硬度、拉伸和压缩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拉伸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iCw有效阻碍Cu基体晶粒的长大,随着SiCw含量的增加,热压制备的SiCw/Cu复合材料的致密度、断后伸长率、拉伸屈服强度下降,而气孔率、维氏硬度与压缩屈服强度显著增加,抗拉强度先增加后降低.热压制备得到的1wt%SiCw/Cu复合材料,具有相对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156.9 MPa,拉伸屈服强度为112.5 MPa.采用热等静压法制备的3wt%SiCw/Cu复合材料,各方面性能都要优于相同组分的热压材料,抗拉强度达到175.6 Mpa,拉伸屈服强度达到123.2 MPa,维氏硬度达到101.8 HV.复合材料的强度是SiCw的增强作用与孔隙的弱化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SiCw/Cu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既表现出一定的韧性特征,又表现出一定的脆性特征.
- 蔡旭升吕振朱德贵陈羽纶
- 关键词:热压烧结热等静压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