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成
-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癌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年龄、肿瘤直径及血清CA153水平等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探究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is,SLNM)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本医院住院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200例。术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根据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SLNB组与无SLNB组。术后测量并记录每组患者切除的肿瘤直径。分析患者年龄、BMI、肿瘤直径、肿瘤所在象限及血清CA153水平与SLNM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乳腺癌患者中,43例发生SLNM,157例未发生SLNM。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肿瘤直径、肿瘤所在象限与血清CA153水平均与SLNM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与血清CA153水平是影响乳腺癌S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患者年龄、肿瘤直径与血清CA153水平是影响乳腺癌S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实践参考指标。
- 张杰宋耀国史丽民刘汉成胡晨阳武广海康淑娟
- 关键词:原发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
- 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6年
- 1病例报告患者女,60岁,于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乳外上象限有一肿块,约“黄豆粒”大小,无疼痛感,无乳头溢液及乳头内陷,皮肤无改变,近3个月来肿物增长迅速,就诊于当地镇卫生院,考虑纤维腺瘤,建议病理检查,于2015-03-09人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既往体健。查体:皮肤无黄染,无斑丘疹,无溃疡。
- 刘汉成王助新李慧明申兴斌胡大为
-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鳞状细胞癌临床和病理特征病例报告
- 圣草酚通过调控c-Myc/AR轴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究圣草酚(Eri)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Eri干预MDA-MB-231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活性半胱天冬酶-3(Cleaved-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相关X(Bax)、B淋巴细胞瘤-2(Bcl-2)、细胞髓细胞瘤(c-Myc)、雄激素受体(AR)蛋白表达水平;MDA-MB-231细胞转染si-c-Myc,再联合50μmol/L Eri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qRT-PCR检测细胞中c-Myc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Myc和A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ri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并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Eri处理可降低MDA-MB-23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促进细胞凋亡,上调Cleaved-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cl-2、c-Myc、AR蛋白表达水平。c-Myc基因沉默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促进细胞凋亡,下调c-Myc和AR蛋白表达水平。50μmol/L Eri联合处理不能增强c-Myc基因沉默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凋亡的促进作用。结论 Eri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c-Myc/AR轴有关。
- 刘汉成李慧明张杰孟庆来丁实马立辉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增殖凋亡C-MYC雄激素受体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8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比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绝经情况、前哨淋巴结状态等病理特征,进而分析导致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在288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105例,其中3项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绝经情况、肿瘤直径、脉管瘤栓、雌激素受体等均存在相关性,与患者的雄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无关(P <0. 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脉管瘤栓是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乳腺癌患者是否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与乳腺癌的肿瘤直径大小、是否存在脉管瘤栓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较早地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详细的病理学检查可提高相关因素分析的准确性,以便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患者积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利于加快患者的治疗进程、改善预后。
- 张杰宋耀国史丽民刘汉成胡晨阳武广海康淑娟胡大为
-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
- 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随意皮瓣转移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及美学效果
- 2023年
-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随意皮瓣转移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的临床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8例NP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联合组给予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随意皮瓣转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乳房美学效果优良率、并发症及随访1年的治愈和复发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联合组乳房美学效果优良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1.36%(P<0.05);术后1个月内,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2.73%(P<0.05);随访1年,联合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随意皮瓣转移术治疗NPM,可以缓解炎症反应,提高美学效果,且治愈率高,并发症和复发风险低。
- 刘汉成李慧明马立辉
- 关键词:乳腺区段切除术非哺乳期乳腺炎美学效果复发
- circTHBS1调节miR-135a-5p/RAB1A轴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2024年
- 该文旨在探究环状RNA血栓反应蛋白-1(circTHBS1)调节微小RNA-135a-5p(miR-135a-5p)/Rab家族蛋白1A(RAB1A)轴对乳腺癌(B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BC细胞系中circTHBS1、miR-135a-5p和RAB1A mRNA的表达情况,筛选最佳细胞系进行后续实验;通过RNase R处理验证circTHBS1的环状结构。将MCF-7细胞分为Control组、sh-NC组、sh-THBS1组、sh-THBS1+inhibitor-NC组和sh-THBS1+miR-135a-5p inhibitor组。采用qRT-PCR检测转染效率;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确认circTHBS1和miR-135a-5p、miR-135a-5p和RAB1A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AB1A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平板克隆法检测MCF-7细胞增殖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细胞凋亡情况;划痕实验检测MCF-7细胞迁移情况;Transwell法检测MCF-7细胞侵袭情况;通过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circTHBS1对瘤组织内BC细胞生长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circTHBS1与miR-135a-5p、RAB1A与miR-135a-5p均具有靶向关系。与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相比,circTHBS1和RAB1A在BC细胞系中表达水平显著增加,miR-135a-5p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敲低circTHBS1表达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MCF-7细胞凋亡(P<0.05);抑制miR-135a-5p表达可逆转敲低circTHBS1表达对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并抑制MCF-7细胞凋亡(P<0.05);通过裸鼠移植瘤实验发现,敲低circTHBS1表达后,裸鼠BC瘤组织质量和体积下降,同时RAB1A表达量下降,miR-135a-5p表达量升高(P<0.05)。circTHBS1在BC细胞中高表达,敲低circTHBS1可以通过调控miR-135a-5p/RAB1A轴抑制BC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 张宏旭刘海旺王明辉刘汉成赵贺宇马立辉
- 关键词:乳腺癌
- 超声引导下染色剂标记切缘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染色剂标记切缘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是否行超声引导下染色剂标记将88例行保乳手术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保乳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染色剂亚甲蓝标记切缘保乳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精准性、术后3个月上肢功能恢复情况、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及美容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最大切缘≤2 cm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切缘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二次扩切后切缘均为阴性,对照组二次扩切后仍有4例患者切缘阳性,改行乳腺全切术。术后1周,两组患者患侧上肢功能状况及优良率低于术前,且于术后3个月提升,但略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术后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美容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美容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3.18%vs.77.27%,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剂标记切缘保乳手术有利于降低早期乳腺癌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手术精准性及美容效果,且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与传统保乳手术相当,不增加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风险。
- 张宏旭刘海旺王助新胡大为刘建平刘汉成马立辉
- 关键词:亚甲蓝上肢功能上肢淋巴水肿
- 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C与前哨淋巴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 2018年
-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前哨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科自2016年9月~2017年6月确诊的14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前清晨均留取外周静脉血送检验科,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VEGF-C水平,分析VEGF-C表达水平与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及临床病理参数(月经状态、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关系。结果早期乳腺癌患者VEGF-C的分布水平在前哨淋巴结类别上不同,前哨淋巴结有转移组高于前哨淋巴结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类别上不同,淋巴结有转移组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大小类别上,肿瘤大小介于2~5 cm组高于肿瘤<2 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月经状态和EGFR表达类别上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与前哨淋巴结转移及腋窝淋巴结状态呈正相关,血清VEGF-C的水平可以被认为是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状态的预测生物标志物。
- 张世玉刘汉成张宏旭王美祺胡大为
- 关键词:乳腺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前哨淋巴结
- AR和p16INK4a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2021年
- 探讨AR和p16INK4a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237例,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癌组织中AR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237例乳腺癌患者中AR表达阳性率70%,p16INK4a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7.3%;Spearman相关性检验显示AR和p16INK4a蛋白存在负相关关系(95%CI:-0.547— -0.343,P<0.05)。 结论:AR和p16INK4a蛋白存在负相关关系,为拮抗AR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刘汉成张杰马立辉
- 关键词:ARP16INK4A乳腺癌
- 原发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临床假阴性分析的探讨被引量:10
- 2019年
- 探讨年龄、绝经、肿瘤直径及肿瘤所在象限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影响。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经术前粗针活检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患者200例。术中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吲哚菁绿及美蓝联合探查前哨淋巴结,所有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分别对不同年龄、不同绝经状态、不同肿瘤直径、不同肿瘤所在象限的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假阴性进行分析。更年期患者、肿瘤直径越大更容易出现早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越大、更年期或者40~60岁患者的SLNB比较容易出现假阴性情况。
- 张杰宋耀国史丽民刘汉成胡晨阳武广海康淑娟胡大为
-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肿瘤转移荧光法假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