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霞
-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测定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诊断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重症感染者、44例非重症感染者和4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重症感染组、非重症感染组和对照组,对各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白细胞(WBC)计数和体温进行测定。结果重症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非重症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和WBC计数与非重症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临床判定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有效指标。
- 刘俊霞杨丽丽李川
- 关键词:重症肺部感染老年患者降钙素原
- 龙葵提取物澳洲茄碱对肺癌细胞侵袭及MMPs/TIMP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8年
- 目的探讨龙葵提取物澳洲茄碱对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s)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肺癌细胞H1299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0、3、6、9、12、15μmol·L^(-1)浓度的澳洲茄碱作用于肺癌细胞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0、3、6、9μmol·L^(-1)浓度的澳洲茄碱作用于肺癌细胞24 h,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MMP-2、MMP-9、EMMPIN、TIMP-1、TIMP-2、RECK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 15μmol·L^(-1)澳洲茄碱作用于肺癌H1299细胞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12μmol·L^(-1)以下浓度的澳洲茄碱则无明显细胞毒性。不同浓度(3、6、9μmol·L^(-1))澳洲茄碱作用于肺癌细胞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6、9μmol·L^(-1)澳洲茄碱处理后,MMP-2、MMP-9、EMMPIN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9μmol·L^(-1)澳洲茄碱处理后,TIMP-1、TIMP-2、RECK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5)。9μmol·L^(-1)澳洲茄碱处理后,pPI3K和pAk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澳洲茄碱可抑制肺癌细胞侵袭,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MPs和TIMPs表达有关。
- 石芳巫林王妍马姣刘俊霞赵东芳刘丽华
- 关键词: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 益肺消癌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观察益肺消癌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肺消癌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改善状况,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EGF、MMP-2及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同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缓解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62. 5%、84. 4%,对照组分别为43. 8%、68. 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期间脱发、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反应及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益肺消癌汤联合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显著下调VEGF、MMP-2和MMP-9的表达,抑制病情发展,并能显著减轻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较好作用。
- 刘俊霞杨丽丽
- 关键词: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研究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选取87例非小细胞肺癌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3例为常规组,设计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整理得出患者吸烟指数、临床特点等资料,并检测患者肺功能。结果:观察组吸烟指数≥400的患者61例(70.11%),吸烟指数<400的患者26例(29.89%),常规组吸烟指数≥400的患者59例(57.28%),吸烟指数<400的患者44例(42.72%),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咯血、胸痛、消瘦、肺不张、胸腔积液、声音嘶哑、乏力等症状数据分别为52例(59.77%)、48例(55.17%)、23例(26.44%)、36例(41.38%)、37例(42.53%)、6例(6.90%)、21例(24.14%),常规组患者咯血、胸痛、消瘦、肺不张、胸腔积液、声音嘶哑、乏力等症状数据分别为8例(8.73%)、19例(18.45%)、6例(5.83%)、12例(11.65%)、3例(2.91%)、1例(0.97%)、8例(8.73%),组间数据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肺功能指数中的TLC、DLCO、FEV_1/FVC、RV/TLC数据分别为(84.21±10.92)L、(71.25±9.85)ml/(min·mmHg)、(51.26±11.01)%、(53.66±9.88)%,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数中的TLC、DLCO、FEV_1/FVC、RV/TLC数据分别为(72.39±8.72)L、(63.46±10.98)ml/(min·mmHg)、(46.85±9.75)%、(44.35±10.2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见于男性吸烟者,患者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咯血,胸腔积液等症状,肺功能也会有所下降,这些指标均可为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 刘俊霞杨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