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
- 作品数:3 被引量:4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 二十一世纪西方“比较城市研究”进展与述评被引量:7
- 2018年
-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南半球城市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尺度的区域和城市间经济、社会、政治联系的加强,全球城市化景观持续重构,展现出多元发展特征,对传统城市理论的解释范式提出了新挑战。在此背景下,西方的比较城市研究开始复兴,尤其关注南半球城市经验,探索城市理论与研究范式的转型与建构,并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为了把握国际城市研究前沿,本文通过详细解读相关文献并结合CiteSpace引文空间分析,全面梳理了21世纪西方比较城市研究的最新进展,评述和解析比较城市研究的概念、发展进程、研究方向和理论成果。希望以此拓展国际视野,为中国城市理论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 邱婴芝刘义林赛南李志刚
- 关键词:主义
- 郊区土地问题被引量:1
- 2015年
- 世界主要地区的城市和郊区开发存在诸多区别。多数研究关注的都是"美洲"、"非洲"或"中国"的城市,而鲜有涉及研究其他地区的郊区开发问题。这就表明,既然国家或区域之间都具有自身特殊性,那相互之间的比较研究就可能会难以做到、或无价值。为了系统地研究郊区开发,本文提出了一个包括三种分析路径的研究框架:(1)塑造郊区土地开发及其再开发的进程;(2)开发与再开发的形式;(3)相关的政策或规划议题。首先,研究土地在郊区开发中的作用时,我们需要对开发条件的类型进行研究。其次,我们认为,尽管地方及区域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但这一分析框架适用于任何北方(发达)国家和南方(发展中或落后)国家的城市环境之中。
- 乌特.莱勒理查德.哈里斯罗宾布.洛克邱婴芝张琳刘义李志刚
- 邻里环境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广州的实证被引量:41
- 2018年
-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流动人口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其主观幸福感的水平是衡量当前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依据。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在城市微观尺度的空间差异性,少有研究探讨邻里环境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文基于2015年广州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广州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重点关注社会支持、邻里建成环境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广州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平均水平仍然较低,具体表现为:(1)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较低、消极情感偏高;(2)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地理空间异质性;(3)邻里社会环境(如邻里贫困、人口密度)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邻里建成环境(如整洁程度、交通可达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邻里流动人口比重和人口密度,与流动人口的消极情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4)广泛的社会支持能显著提升人口的生活满意度。因此,减少地区贫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拓展社会支持的来源等都将有助于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 刘义刘于琪刘晔李志刚邱婴芝
-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流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