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丹 作品数:9 被引量:4 H指数:1 供职机构: 中原工学院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文化科学 机械工程 更多>>
探究式教学在电动力学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21年 阐述电动力学课程的特点,采用探究式学习法对电动力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邢琳 刘丹丹 王庭太 牛艳霞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电动力学 教学改革 问卷调查 C2H2@C60在飞秒激光作用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2019年 本文用含时密度泛函模拟了体系在外场为强激光场时的非线性光学性.并计算了C 2 H 2@C 60和孤立C 2 H 2分子在飞秒激光中分子的动力学过程,发现体系在脉冲激光作用的时间段内迅速电离,然后随时间演化也会发生持续的电离,这时的电离率不太高.在整个分子动力学过程中,可以观察到C 60内的小分子原子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的行为,C 60结构在此过程中慢慢发生膨胀,最后分子键发生断裂,形成很多单电荷或者多电荷离子.同时发现体系被电离和解离的程度与激光的偏振方向有很大的关系.当激光偏振方向平行于分子轴时,分子发生共振的几率很大,能够产生丰富的碎片离子;垂直于分子轴时,共振的几率几乎为0,仅有母体离子出现.本文还发现当飞秒激光的偏振方向与分子轴平行时,能从氢化分子中有效提取H原子. 刘丹丹 郭鹏 丁星星 王建军关键词: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偏振方向 矩形波卷积求解方法的研究 2016年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矩形波卷积的方法,并结合矩形波本身的特点,重点讨论了三种较为简便的方法.通过对比,我们总结出这些方法的优点以及适用对象,最后举例说明各个方法的具体计算过程. 张志银 刘丹丹关键词:卷积 APT教学模型应用到大学物理实验中的探究 2019年 通过分析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融合过程产生的问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缺乏,以及大学物理实验课堂在当前的不足,把APT教学模型应用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来.APT模型将评价手段、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融为一体,从而优化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创造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效课堂. 刘丹丹 郭鹏 李红 王建军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 Na原子链表面等离激元特性的含时密度泛函研究 2020年 本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线性Na原子链的表面等离激元机理.主要在原子尺度下模拟计算了体系随着原子数增加及原子间距变化的集体激发过程.研究发现线性原子链有一个普遍的特性——存在一个纵模和两个横模.两个横模一般在实验上很难被观测到.纵模随着原子链长度增加,能量红移的同时,该纵模主峰的强度呈线性增长.随着原子个数的增加,端点模式(TE)开始蓝移,能量和偶极强度都逐渐趋向饱和.横模能量被劈裂的原因概括如下:(一)每个位置的电子受到的势不同,在两端的电子受到的势要比在中间的电子受到的势要高,因此两端的电荷积累也比中间多;(二)端点存在悬挂键,所以中间的电子-电子间相互作用与端点的不一样,这两方面又都与原子间距d有关. 刘丹丹 杨帅权 张红关键词:表面等离激元 中心模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石墨烯量子点二聚物的等离激元激发 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石墨烯量子点二聚物的等离激元激发.当2个石墨烯量子点靠近,若量子点间的间隙较大,通过电容性相互作用时,石墨烯量子点二聚物的低能等离激元共振模式随着间隙的减小发生红移.进一步减小间隙时,由于电子的隧穿,二聚物的等离激元共振模式发生了改变,杂化等离激元共振模式形成.杂化等离激元共振模式随着间隙的减小继续红移.石墨烯量子点二聚物等离激元共振模式的演化规律不依赖于石墨烯量子点的形状. 尹海峰 张红 刘丹丹关键词:等离激元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MOOC”教学理念融入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被引量:1 2017年 首先对大学物理传统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大学物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MOOC”教学理念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优势,进而探讨了如何将“MOOC”教学理念融入大学物理教学实践,实现线上线下结合,优势互补,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刘丹丹 张志银 王晨菊关键词:大学物理 基于物理学专业“理论力学”融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3年 “理论力学”为理工科学校的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后续其他课程的根基,也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课程.课程的理论体系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等特点.文章针对疫情防控需求及理论力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现代化教学的工具--雨课堂和MOOC,从知识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摸索一个改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 刘丹丹 丁星星 王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