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乐

作品数:10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北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针刺
  • 5篇椎动脉
  • 5篇椎动脉型
  • 5篇颈椎
  • 5篇颈椎病
  • 3篇针刺疗
  • 3篇针刺疗法
  • 3篇椎动脉型颈椎...
  • 3篇疗效
  • 3篇临床疗效
  • 3篇夹脊
  • 3篇刺疗法
  • 2篇单纯性
  • 2篇单纯性肥胖
  • 2篇电针
  • 2篇穴位
  • 2篇穴位埋线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机构

  • 10篇湖北省中医院
  • 6篇湖北中医药大...
  • 3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湖北省中医药...

作者

  • 10篇余乐
  • 9篇周仲瑜
  • 5篇韦丹
  • 5篇王丽
  • 4篇黄伟
  • 4篇刘一然
  • 3篇李佳
  • 3篇李凯扬
  • 3篇王佳捷
  • 2篇周薇
  • 1篇何丽云
  • 1篇王华
  • 1篇许辛寅
  • 1篇谭三春
  • 1篇程燕
  • 1篇丁德光
  • 1篇景向红
  • 1篇赵宏
  • 1篇姚敏
  • 1篇岗卫娟

传媒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西部微创骨科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原穴对正常人沿经脉循行线温度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针刺原穴后对正常人沿经脉循行线温度变化的影响,探讨人体经脉循行路线的规律。方法使用热层析分析仪观察正常人沿大肠经、心经、肺经及胃经循行线在针刺其原穴前及针刺后15min的温度变化,并在各经脉线上选取穴位点、经线上非穴位点以及非经线上穴位点旁开部位进行温度变化值的分析。结果针刺原穴后,分别形成了与大肠经、心经、肺经及胃经路线基本一致的循经高温线,且针刺前后的穴位点温差均约为1℃,经线上非穴位点的温差均约为0.7℃,非经线上穴位点旁开部位的温差约为0.3~0.4℃。结论针刺原穴会引起正常人沿经脉循行线温度的升高。
赵博文余乐李凯扬
关键词:原穴针刺经脉
艾灸疗法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接触式诊疗模式构建与应用被引量:25
2020年
目的:建立移动互联网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灸法非接触式医患互动诊疗模式,观察该模式在疫情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43例一线医护人员及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149例[医学观察期18例,轻型(寒湿郁肺证)17例,普通型(寒湿阻肺证)24例,恢复期(肺脾气虚证)90例],建立移动互联网络新冠肺炎灸法非接触式医患互动诊疗平台,依托该平台远程指导患者隔物灸贴治疗。一线医护人员及新冠肺炎医学观察期穴取足三里、气海、中脘;轻型(寒湿郁肺证)及普通型(寒湿阻肺证)穴取合谷、太冲、足三里、关元;恢复期(肺脾气虚证)穴取大椎、肺俞、膈俞、足三里、孔最。每日1次,每次40 min,干预10 d。观察干预后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感染率及新冠肺炎患者症状、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隔物灸贴干预10 d后医护人员“0”感染,43例一线医护人员中有33例出现症状及心理不适,以腰酸背痛、睡眠差及焦虑症状居多,治疗后症状、心理状况改善有效率为78.8%(26/33),痊愈率为36.4%(12/33),心理状况改善有效率为58.3%(14/24),痊愈率为37.5%(9/24);149例患者中有133例出现症状及心理不适,治疗后症状、心理状况改善有效率为81.2%(108/133),痊愈率为34.6%(46/133),心理状况改善有效率为76.5%(52/68),痊愈率为57.4%(39/68)。结论:互联网模式下隔物灸贴技术运用于防治新冠肺炎具备可行性,不仅对患者咳嗽、乏力等症状和心理状态具有改善作用,且可能对一线医护人员起到未病先防作用。
陈霞黄伟刘保延刘保延王华何丽云赵宏岗卫娟韦丹潘红玲丁德光滕金艳潘红玲谭三春王洁钰姚敏刘思敏李艳谭三春刘一然许辛寅沈沉姚敏程燕詹明明郑易炜王芹周仲瑜刘一然
关键词:灸法移动互联网络
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温度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基于热层析联合超声,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取针刺疗法,对照组用火山泥湿热敷疗法。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分别采集患者颈项部热层析成像图,并行超声检查,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颈项部温度变化及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患者热层析成像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针刺改善椎-基底动脉流速更显著(P<0.05)。结论:热层析成像新方法联合超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判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王丽李佳韦丹余乐黄伟周仲瑜李凯扬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超声检查针刺疗法
电针与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对比研究
观察对比电针及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及起效时间。方法:135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埋线组。对照组采用饮食+运动干预疗法;电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穴针刺,并于腹部穴位加用两组电针;埋线组在对照组的基...
周薇周仲瑜胡锋潭三春余乐王佳捷余沛豪郑易炜刘一然
关键词:针灸学单纯性肥胖穴位埋线电针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红外热像技术在中医经络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近10年来红外热像技术在中医经络中的研究近况。方法:选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查找国内外应用红外热像技术研究中医经络方面的相关文献,对其中的有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有效文献31篇,从经络、腧穴、...
余乐周仲瑜韦丹
关键词:红外热像经络
文献传递
针刺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
2018年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供异常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取风池、后溪穴配合夹脊穴行针刺治疗,治疗前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治疗1周后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患者眩晕症状的缓解情况,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患者较治疗前基底动脉(BA)血流及双侧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流(Vs)、平均血流速(Vm)明显升高,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头痛、颈肩痛等症状明显缓解,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针刺风池、后溪配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有效缓解患者眩晕症状。
余乐王丽周仲瑜
关键词:夹脊穴
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42
2018年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后溪配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供异常的影响。方法对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取风池、后溪穴配合颈夹脊穴,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前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1周后再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患者眩晕症状的缓解情况,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BA)血流及双侧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流(Vs)、平均峰流(Vm)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过治疗后,眩晕、头痛、颈肩痛等症状明显得到缓解,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风池、后溪配合颈夹脊穴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有效缓解患者颈部眩晕症状。
余乐王丽周仲瑜
关键词:针刺疗法
基于热层析成像技术评价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基于热层析成像技术评价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CSA患者43例,应用Pennes生物传热理论,基于热层析成像技术,对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常规针刺治疗,取颈夹脊穴、风池、后溪,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颈项部热层析成像图,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颈项部温度的变化及患者眩晕症状的缓解情况,并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热层析成像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层析成像技术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判定具有应用价值。
王丽黄伟余乐周仲瑜李佳韦丹李凯扬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夹脊穴针刺疗法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Wan Fang)、维普数据库(vip)和Pub Med,收集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经过文献筛选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RCT患者共1086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针推并用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优于单纯针灸和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OR=5.45,95%CI(3.50,8.51),Z=7.48,P<0.00001];与单纯针刺比较,针灸联合推拿在改善基底动脉血流方面有优势[基底动脉血流速度:OR=4.11,95%CI(2.97,5.25),Z=7.07,P<0.00001]。结论:证据表明,针推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一定优势,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质量偏低,存在发表偏倚等,研究证据强度不够,今后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做深入研究。
王丽韦丹刘一然李佳余乐黄伟张艳佶周仲瑜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疗法推拿疗法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电针与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观察对比电针及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及起效时间。方法 135例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埋线组。对照组采用饮食+运动干预疗法;电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穴针刺,并于腹部穴位加用两组电针;埋线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疗法。分别观察1、2个疗程后,3组患者总有效率、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脂肪率(F%)、腰围(W)的变化。结果第1个疗程后,电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1),电针组体质量、BMI、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W较治疗前减少(P <0.05);埋线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埋线组各肥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第2个疗程后,电针组及埋线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1),电针组及埋线各肥胖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 <0.01),埋线组对W改善优于电针组(P <0.05)。结论穴位埋线及电针疗法均可有效治疗单纯性肥胖,两者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并且电针疗法起效时间较埋线疗法早。
周薇周仲瑜胡锋潭三春余乐王佳捷余沛豪郑易炜刘一然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穴位埋线电针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