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大勇

作品数:4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现代设计与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刀具
  • 2篇刀具磨损
  • 2篇双目
  • 2篇双目视觉
  • 1篇导盲
  • 1篇栅格
  • 1篇栅格法
  • 1篇三维重构技术
  • 1篇三维重建
  • 1篇砂轮
  • 1篇势场
  • 1篇势场法
  • 1篇视差
  • 1篇视差图
  • 1篇频域
  • 1篇人工势场
  • 1篇人工势场法
  • 1篇路径规划
  • 1篇明暗
  • 1篇机器人

机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朱爱斌
  • 4篇何大勇
  • 3篇陈渭
  • 1篇邹超
  • 1篇何胜利
  • 1篇罗文成
  • 1篇胡浩强

传媒

  • 2篇机械设计与研...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刀具磨损图像视差图的非标定方法被引量:4
2016年
刀具磨损检测的视场范围很小、现场工况复杂(存在机床护罩和刀具保持架的遮挡),而以往对摄像机进行标定的方法多用于大视场环境,并不适合于加工现场的刀具磨损检测。为此,文中提出一种采用非标定双目视觉方法获取刀具磨损图像视差图的方法,无需标定参考物和人工干预。首先,利用SURF(speeded-up robust features)算法检测图像对中的特征点;其次,利用8点算法计算基本矩阵,再利用极点无穷远变换完成图像对的校正;最后,利用基本区域匹配方法完成图像对视差的计算。进行了加工现场的磨损刀具图像获取实验,先对比了重构出的刀具视差图轮廓与实际轮廓,接着分析了刀具视差图的精度。结果显示,重构轮廓与实际轮廓基本相符,重构出的视差图的绝对误差在5个像素点以下,相对误差在10%至30%之间,说明在小视场和复杂工况下,用非标定方法获取的刀具视差图能够满足现场检测的精度要求,并且该方法具有灵活和高效的特点。
朱爱斌何大勇邹超陈渭
关键词:刀具磨损视差图双目视觉
采用频域融合方法的砂轮刀具磨损三维重构技术被引量:9
2015年
针对聚焦合成方法在砂轮刀具磨损区域三维重构过程中高度值离散的问题,运用傅里叶变换将聚焦合成方法与明暗形状恢复方法相结合,提出了聚焦合成方法的高度值连续化新方法。运用傅里叶变换,在频域中对聚焦合成方法形成的三维重构图像进行高通滤波,对明暗形状恢复方法形成的三维重构图像进行低通滤波,并将滤波后的图像在频域叠加,经过傅里叶反变换,得到空间域融合后的刀具磨损区域三维重构图像。分析和实验表明,融合后的三维重构图像同时保留了聚焦合成方法中蕴含的离散几何高度信息和明暗形状恢复方法中蕴含的表面细节特征信息,能有效避免由于聚焦合成方法中高度值离散带来的误差。
朱爱斌胡浩强何大勇陈渭
关键词:刀具磨损傅里叶变换
基于双目视觉方法的可穿戴式导盲机器人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针对现有导盲方式的不足,设计一种基于双目视觉方法的可穿戴式导盲机器人。该机器人借助左右两个图像传感器实现障碍物定位和场景三维重建,并将提取出的信息以振动和语音形式反馈给穿戴者。从硬件和软件角度分析了可穿戴式导盲机器人的技术路线,介绍了双目视觉的原理与算法基本步骤,分析了基于神经网络法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最后建立了人机适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该可穿戴机器人的实际设计奠定了基础。
朱爱斌何大勇罗文成陈渭
关键词:双目视觉三维重建
解决路径规划局部极小问题的势场栅格法被引量:18
2017年
路径规划作为移动机器人顺利完成作业任务的前提,成为了机器人控制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人工势场法以其简洁性和有效性在路径规划中普遍应用,然而由于移动机器人对周围环境信息感知的局限性,容易导致局部极小问题的出现。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解决路径规划局部极小问题的势场栅格法。首先对机器人的工作环境进行栅格划分,然后应用改进后的人工势场法为每个栅格赋予势场值,机器人通过搜索势场值的下降方向不断接近目标点,接着采用赋最大值法对局部极小区域的栅格重新赋值,降低搜索的盲目性,使机器人以最优路径到达目标地点。对相同环境下的传统算法与改进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有、无极小区域,或是目标点在障碍物附近,改进后的算法均可以成功规划出路径,且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势场法所面临的局部极小问题。
朱爱斌刘洋洋何大勇何大勇
关键词:路径规划人工势场法栅格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