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
-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弹性成像辅助评价跟骨骨折手术等待期急性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危险被引量:20
- 2017年
- 背景:跟骨骨折术前等待期发生深静脉血栓影响骨折预后,因此,对其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关于跟骨骨折术前等待期血栓分期研究罕见报道。目的:利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血栓病例进行分期诊断,探究跟骨骨折手术等待期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自2008至2015年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跟骨骨折住院患者中招募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入组,于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有血栓形成的患者再行超声弹性成像分期诊断,统计血栓发生率,根据病历记录收集研究对象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等因素分布,利用多重Logistics回归分析血栓形成与上述因素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最终招募149例跟骨骨折患者,共有2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8%,急性血栓的发生率为9.4%;(2)多重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年龄(P=0.009,OR值=1.063,95%可信区间为1.010-1.117)、体质量指数(P=0.019,OR值=1.302,95%可信区间为1.124-1.430)、吸烟史(P=0.017,OR值=5.124,95%可信区间为1.347-18.359)、手术等待期时间(P=0.000,OR值=5.190,95%可信区间为1.396-19.266)等因素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3)结果表明,跟骨骨折手术等待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急性血栓占较大比例。需根据患者年龄、吸烟史、体质量指数以及手术等待期时间等因素评估急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给予以相应的诊治方案。
- 卢仲琳曹志强高国梁景青玲张伟黄永
-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深静脉血栓超声弹性成像
- 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Myerson B型Lisfranc损伤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观察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Myerson B型Lisfranc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8-12采用切开复位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3例Myerson B型Lisfranc损伤。首先处理第1跖跗关节,利用持骨器及克氏针辅助复位并维持解剖位置,选择合适万向锁定钢板固定;其次处理第2、3跖跗关节,初步复位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对位对线良好后予以固定;最后采用Lisfranc螺钉由第2跖骨基底向内侧楔骨方向置钉。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2(10~21)个月。术后正位X线片上第1跖骨-距骨角为(5.7±1.0)°,侧位X线片上第1跖骨-距骨角为(0.4±0.2)°,正位X线片上第1、2跖骨基底距离为(1.5±0.4)mm。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为(2.5±2.1)分,较术前(6.2±0.6)分明显降低。术后6个月足踝功能AOFAS评分为(92.3±12.9)分,较术前(46.5±17.2)分明显提高。结论切开复位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Myerson B型Lisfranc损伤安全有效,患者疼痛缓解迅速,足踝功能恢复良好。
- 李玉马建文黄永
-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
- Hybrid外固定架结合小切口有限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的比较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对比分析Hybrid外固定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Schatzker分型IV、V、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19~54岁,平均(42.7±8.9)岁,车祸伤20例,高处坠落伤25例,摔倒伤15例,其中IV型15例,V型30例,VI型15例。不包括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骨筋膜室综合征及神经、血管损伤的病例,无合并有严重的其它慢性疾病。按手术方法分成两组:Hybrid外固定架组(A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B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结果60例均获随访6~9个月,平均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P=0.038)、平均术中出血量(P=0.042)及平均骨折愈合时间(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S评分(P=0.27)、Lysholm评分(P=0.14)、皮肤坏死率(P=0.16)及伤口感染率(P=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ybrid外固定架结合小切口有限内固定较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降低术后感染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黄永曹志强马建文李泽清
- 关键词:胫骨骨折外固定器
- 股骨假体颈干角、前倾角变化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股骨解剖改变,测量颈干角、股骨前倾角等解剖参数,对比上述参数差异对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预后、疼痛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2014年55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随访1年,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手术前后行CT检查以及常规X射线检查,利用三维重建软件构建髋关节三维模型,测量股骨颈干角、前倾角、股骨偏心距及髋关节旋转中心的解剖参数,利用Harris关节评分评估患者关节功能,利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术后关节疼痛程度,评估患者满意度,通过亚组分析上述解剖参数变化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有44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年龄为(65.3±7.0)岁,术后颈干角为(131.6±2.1)°,手术前后颈干角比较有差异(P<0.05),术后平均颈干角较术前大。术前股骨前倾角为(24.9±8.0)°,术后前倾角为(7.4±7.3)°,手术前后股骨前倾角比较有差异(P<0.05)。亚组患者Harris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无差异(P>0.05)。结论患者对手术前后的颈干角以及前倾角差异耐受能力较强,上述解剖参数改变对术后关节功能、疼痛以及患者满意度无显著影响。
- 卢仲琳曹志强高国梁景青玲张伟黄永鲁晓波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颈干角前倾角关节功能
- 克氏针联合袢钢板与解剖锁定钢板联合韧带悬吊治疗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比较克氏针联合袢钢板与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喙锁韧带悬吊技术治疗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6例接受治疗的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不同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克氏针联合袢钢板,22例)和对照组(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喙锁韧带悬吊技术,24例),评估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及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患者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喙锁间隙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VAS评分及Constant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VAS评分及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克氏针联合袢钢板治疗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李玉马建文黄永
- 关键词:解剖锁定钢板锁骨远端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