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苍耳
  • 5篇苍耳子
  • 3篇毒性
  • 3篇减毒
  • 2篇炮制减毒
  • 2篇UPLC
  • 1篇毒效
  • 1篇毒性成分
  • 1篇炎症
  • 1篇炎症通路
  • 1篇脏毒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肾毒
  • 1篇肾毒性
  • 1篇肾脏
  • 1篇肾脏毒性

机构

  • 6篇安徽中医药大...
  • 6篇安徽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黄成
  • 5篇朋汤义
  • 5篇韩燕全
  • 3篇吴德玲
  • 2篇金传山
  • 1篇洪燕
  • 1篇黄琪

传媒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炮制工艺苍耳子UPLC指纹图谱及毒性成分含量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不同工艺炮制的苍耳子UPLC指纹图谱及毒性成分含量。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苍耳子生品、清炒品、砂炒品的指纹图谱,使用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比较不同炮制品的总体成分差异;测定不同炮制工艺苍耳子的毒性成分含量。结果建立了苍耳子生品、清炒品、砂炒品各15批的指纹图谱,标定了15个共有峰,HCA、PCA分析不能将生品和清炒品完全分开,砂炒品明显区分于生品和清炒品;新绿原酸、隐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是对OPLS-DA分类贡献较大的成分,多种成分的变化共同导致了苍耳子炮制品质量的改变;清炒品和砂炒品的羧基苍术苷含量较生品降低、苍术苷含量较生品升高,砂炒品毒性成分降低较清炒品更明显。结论苍耳子砂炒品较清炒品质量更均一,毒性成分降低更明显。砂炒法更适合炮制苍耳子。
黄成王学芹邓昕洪燕朋汤义韩燕全吴德玲
关键词:苍耳子清炒指纹图谱
基于毒效成分含量的正交试验优选苍耳子炮制工艺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以有效成分和蛋白质为指标,优选苍耳子炒制工艺。方法:采用L_(16)(4^(5))正交试验,以苍耳子中绿原酸、隐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及4,5-二咖啡酰奎宁酸及蛋白质含量为指标,炮制时间及炮炙温度为考察因素,指标成分结合UPLC及BCA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苍耳子最佳炮制工艺为150℃,8 min,较生品而言,绿原酸含量上升50.121%;隐绿原酸含量上升7.817%;3,4-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下降57.237%;4,5-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上升126.996%;蛋白质含量较生品下降11.552%。结论:优选的苍耳子炒制工艺稳定可行,为苍耳子炮制工艺参数制定提供参考。
黄保生黄成韩燕全朋汤义金传山吴德玲
关键词:苍耳子炒制工艺正交试验UPLC
比色法测定蟾酥及提取物中吲哚类总生物碱含量被引量:1
2017年
建立蟾酥及其提取物中吲哚类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以5-羟色胺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蟾酥及提取物中吲哚类生物碱的含量。5-羟色胺质量在52.8~158.4μ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平均回收率为99.0%,RSD值为0.28%。蟾酥提取物A中吲哚类生物碱的含量较高,蟾酥样品中含量较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简便,精密度高,可作为蟾酥制剂质量控制的参考。
黄成黄琪
关键词:蟾酥紫外分光光度法
基于CYP1A2、CYP3A4酶活性的苍耳子炮制减毒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苍耳子炮制前后对小鼠肝微粒体中CYP1A2和CYP3A4酶相对活性及肝细胞损害程度的影响。方法:49只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苍耳子生品低剂量组、苍耳子生品中剂量组、苍耳子生品高剂量组、苍耳子炮制品低剂量组、苍耳子炮制品中剂量组、苍耳子炮制品高剂量组,每组7只。各给药组小鼠灌胃分别相应药物水煎液,正常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10 d。运用Cooktail探针法将咖啡因(CYP1A2酶反应物)、咪达唑仑(CYP3A4酶反应物)、地西泮(内标物)和肝微粒体一同进行体外孵育,HPLC法测定肝微粒体中两种探针药物的消耗,计算酶的相对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肝组织HE染色切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苍耳子生品中、高剂量组和苍耳子炮制品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ST、ALT活性均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苍耳子生品低剂量组、苍耳子炮制品中剂量组小鼠血清ALT活性均高于正常组(P<0.05),且在相同剂量下,苍耳子生品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ST、ALT活性均分别高于苍耳子炮制品低、中、高剂量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肝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在相同剂量下苍耳子生品组比苍耳子炮制品组小鼠肝损伤情况更严重;苍耳子生品中、高剂量组和苍耳子炮制品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微粒体中CYP1A2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苍耳子生品高剂量组、苍耳子炮制品高剂量组小鼠肝脏微粒体中CYP3A4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同等剂量下,苍耳子生品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微粒体中CYP1A2、CYP3A4活性均分别高于苍耳子炮制品低、中、高剂量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1A2和CYP3A4酶相对活性与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和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有相同的趋势,即CYP1A2、CYP3A4酶相对活性越高,�
黄成周仁杰黄保生韩燕全朋汤义金传山吴德玲
关键词:苍耳子炮制减毒肝损伤肝微粒体
苍耳子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肝脏肾脏毒性的“量-时-毒”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苍耳子不同炮制品的“量-时-毒”关系,为其毒性反应规律及炮制减毒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取2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苍耳子生品、清炒、砂炒组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1.3、6.5、13.0 g·kg^(-1)剂量,分别灌胃给药1、7和14 d,Elisa法检测各组动物的血清ALT、AST、BUN、CR值,计算各组肝、肾脏器指数,并观察连续给药1、7、14 d后的肝、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苍耳子生品组显著升高小鼠血清中ALT、AST、BUN、CR的含量(P<0.05,P<0.01),肝、肾组织病理可见明显损伤;与苍耳子生品组比较,清炒组和砂炒组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BUN、CR的含量(P<0.05,P<0.01),减轻肝、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且肝、肾脏指数和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具有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结论苍耳子生品对正常动物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并呈现一定的“量-时-毒”关系;苍耳子不同炮制品均可减轻体内肝、肾毒性,且砂炒组较清炒组减毒效果更为明显。
韩荣荣余彦彤丁振涛黄成朋汤义韩燕全
关键词:苍耳子炮制减毒
基于HMGB1炎症通路的苍耳子砂炒减毒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B1,HMGB1)炎症通路对苍耳子砂炒减毒的机制进行研究,为其炮制减毒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正常KM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品组和砂炒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14 d,生品组和砂炒组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于第14 d给药后1 h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水平;测定小鼠体质量和肝脏系数;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情况;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HMGB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和RT-qPCR法分别检测小鼠肝组织中HMGB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给药结束后,与正常组相比,生品组和砂炒组血清中AST、ALT检测值升高(P<0.05),体质量降低(P<0.05),肝脏病理结构损伤,脏器指数增加(P<0.05);血清中HMGB1、IL-1β、IL-2和TNF-α水平较正常组均升高(P<0.01);但砂炒组较生品组的值低(P<0.01);Western blot和RT-qPCR法检测结果表明,给药组肝组织中HMGB1、TLR4和NF-κB的mRNA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升高(P<0.05),但生品组比砂炒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苍耳子具有一定的肝毒性,砂炒后其毒性明显降低,减毒机制可能与调控HMGB1-TLR4/NF-κB炎症通路有关。
丁振涛韩荣荣余彦彤黄成黄保生朋汤义韩燕全
关键词:苍耳子肝毒性生物学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