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国强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病毒
  • 3篇腹泻
  • 3篇杆菌
  • 2篇原核表达
  • 2篇乳仔猪
  • 2篇猪腹泻
  • 2篇仔猪
  • 2篇仔猪腹泻
  • 2篇流产
  • 2篇腹泻病
  • 2篇哺乳
  • 2篇哺乳仔猪
  • 2篇哺乳仔猪腹泻
  • 2篇传染
  • 2篇传染性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分析
  • 1篇递呈
  • 1篇犊牛
  • 1篇新孢子虫

机构

  • 10篇黑龙江八一农...

作者

  • 10篇高国强
  • 8篇侯喜林
  • 5篇周玉龙
  • 5篇王珊珊
  • 3篇李树东
  • 2篇吴丹丹
  • 2篇刘宇
  • 2篇武瑞
  • 2篇余丽芸
  • 2篇刘琳珊
  • 2篇张露
  • 2篇李艳婷
  • 2篇张国华
  • 2篇曹禹
  • 2篇刘明明
  • 1篇徐丹丹
  • 1篇倪宏波
  • 1篇杨彬
  • 1篇孙志鹏
  • 1篇于震江

传媒

  • 3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4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仔猪流行性腹泻继发巴氏杆菌感染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对吉林某规模化猪场仔猪临床表现为严重腹泻症状且死亡率较高的新生仔猪进行诊断,试验采用病毒检测、细菌分离试验、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药敏试验、PCR扩增等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为阳性,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为阴性;从病死猪肺脏、脾脏和肝脏中分离获得高致病性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仅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高度敏感,对其他抗生素不敏感。通过该病流行情况和发病特征的调查及实验室诊断和动物回归试验等对病原的检测和分离,说明该猪场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继发巴氏杆菌的感染。
李艳婷张露高国强孙光野王珊珊刘秋晨余丽芸侯喜林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巴氏杆菌继发感染PCR扩增
流产胎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5
2017年
为确诊黑龙江省某种猪场母猪发生的严重流产的病原,选择2头刚流产的胎儿剖检并无菌采取病料,结果从胎儿的肝、脾和肺组织中检测出PRV和PRRSV核酸阳性,同时还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细菌,对其理化特性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16S r R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与鲍曼不动杆菌理化特性相符,并与菌株DENMARK 1O的同源性为99.2%,所以确定该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并命名为HLJ-1。
高国强李树东王珊珊刘欢欢周玉龙侯喜林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细菌分离流产胎儿生化鉴定系统进化分析
胞壁酰二肽对小鼠乳腺组织和乳腺细胞NOD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细菌感染是引起奶牛乳腺炎的主要原因,而胞壁酰二肽(MDP)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菌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受体是天然免疫中对病原微生物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识别的一类感受器,在机体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MDP对小鼠乳腺组织和乳腺细胞NOD2表达的影响,试验以小鼠为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MDP在体乳腺内灌注和对体外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用不同浓度的MDP刺激,观察小鼠乳腺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乳腺组织及细胞中NOD2、下游的受体作用蛋白2(RIP2)表达的变化,以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从乳腺灌注不同浓度MDP后可引起急性乳腺炎,乳腺组织中炎性细胞增多;MDP刺激后乳腺组织及细胞中NOD2、RIP2、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细胞IL-6 mRNA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升高。说明NOD2介导信号途径促使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刘洋高国强谭浩于震江朱金海徐丹丹孙志鹏杨彬
关键词:小鼠乳腺组织
黑龙江某猪场哺乳仔猪腹泻病因分析
<正>引言哺乳仔猪腹泻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最为常见[1],一旦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关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猪伪狂犬病毒和圆环病毒Ⅱ型混合感染的病例少见报道。2016年4月份,黑龙江某猪场哺乳仔猪爆发腹泻,...
高国强曹禹吴丹丹刘宇周玉龙侯喜林
文献传递
牛冠状病毒S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被引量:7
2018年
为了解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的S基因变异情况并建立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对采自不同牛场的新生犊牛腹泻(CD)和成年牛冬痢(WD)腹泻样本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利用PCR扩增S全基因和S1基因。将S1基因目的片段连接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验证正确后,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显示,CD与WD分离株S基因核苷酸为98.4%,CD和WD分离株与参考毒株BCoV-ENT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4%和98.5%,CD分离株与参考毒株SUN5株的同源性最低,为97.5%,WD分离株与FRA/EPI/Caen/2003/13同源性最低,为97.3%。通过比对可知,分离株与已知毒株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为疫苗候选毒株筛选提供依据。本试验同时构建了pET-32a-S1表达载体,在0.2mmol/L IPTG诱导5h时,重组菌能在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产生大量的S1融合蛋白,获得约58ku表达产物。本试验成功表达了S1蛋白,并对BCoV进行了核苷酸进化分析,为疫苗免疫效果评价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高国强王梦心刘明明于仁冬侯喜林周玉龙武瑞张国华刘琳珊任德强
关键词:S基因原核表达
犊牛轮状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检测被引量:8
2017年
黑龙江省某规模化奶牛场部分新生犊牛发生了严重腹泻且犊牛病死率较高。为了确诊,无菌采集病料,通过病毒检测、细菌分离、生化试验、细菌和病毒特异性基因PCR扩增、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等方法进行了病毒抗原和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检测中牛轮状病毒(BRV)呈阳性,PCR扩增得到400bp的特异性片段;从病料中分离到1株含K99和F41兼性菌毛抗原的高致病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该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头孢唑啉、氯霉素敏感,对其他抗生素有一定的耐药性。流行情况调查结合病原学检查确诊该牛场新生犊牛严重腹泻是由BRV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造成的,根据诊断结果进行了针对性地防制,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李艳婷孙光野张露王珊珊高国强侯喜林
关键词:轮状病毒大肠杆菌药敏试验PCR检测
一起奶牛感染性流产的诊断及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对引起黑龙江省某奶牛场奶牛流产的病原进行诊断,采用病毒检测、细菌分离、PCR扩增等对2头流产胎儿进行检测,无菌采集流产胎儿的内脏器官和脑组织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表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和新孢子虫为阳性,其他能够引起奶牛流产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通过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对病原的检测和分离,说明该牛场本次流产是由IBRV和新孢子虫混合感染引起的。
高国强周玉龙倪宏波武瑞张国华刘琳珊任德强刘明明
关键词:奶牛感染性流产
截短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原核表达与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用RT-PCR方法扩增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S1基因468bp的目的片段,将该片段定向克隆到pQE-30原核表达载体中,并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进行表达,分别对IPTG的浓度和诱导时间进行优化,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用Western blot验证该蛋白的活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QE-30-S1重组菌,经IPTG诱导,得到18ku左右大小的目的蛋白,IPTG最佳诱导浓度为0.2mmol/L,最适诱导时间为4h,该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显示获得的重组蛋白能够与IBV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反应。
王珊珊李树东刘欢欢高国强侯喜林
关键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原核表达
干酪乳杆菌的免疫及其作为载体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干酪乳杆菌是公认的保健类肠道益生菌,能在肠道内长期存在并诱发机体的先天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它作为一种新型疫苗的抗原递呈载体与传统的载体相比,可以诱导产生更强烈的肠道黏膜免疫应答。论文综述了干酪乳杆菌作为抗原递呈载体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阐述其作为抗原递呈载体的应用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刘欢欢李树东王珊珊高国强余丽芸侯喜林
关键词:干酪乳杆菌免疫应答
黑龙江某猪场哺乳仔猪腹泻病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快速发展,猪病也愈加复杂,尤其是仔猪腹泻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引起仔猪腹泻的因素比较复杂,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环境和生产管理因素,如卫生条件差,环境湿度过大,温度不稳定,日粮配比不合理等;二是细菌性腹泻,病原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菌、C型产气荚膜梭菌等;三是病毒性腹泻,主要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此外,猪圆环病毒Ⅱ型、猪伪狂犬病病毒、
高国强曹禹吴丹丹刘宇周玉龙侯喜林
关键词:仔猪腹泻病猪伪狂犬病病毒病毒混合感染乳仔猪TGEV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