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红梅

作品数:8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滇池
  • 2篇胜迹
  • 2篇诗赋
  • 1篇帝王
  • 1篇学科
  • 1篇隐逸
  • 1篇隐逸思想
  • 1篇游仙诗
  • 1篇政治
  • 1篇政治课
  • 1篇伤春
  • 1篇伤春悲秋
  • 1篇深度教学
  • 1篇手法
  • 1篇思想政治
  • 1篇思想政治课
  • 1篇通感
  • 1篇通感手法
  • 1篇品格
  • 1篇气质

机构

  • 8篇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陈红梅
  • 1篇胡健

传媒

  • 2篇河北广播电视...
  • 2篇滇西科技师范...
  • 1篇安徽电气工程...
  • 1篇六盘水师范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研究——以云南省昭通市四个县区为例
2014年教育部提出我国课程改革要围绕立德树人来进行,立德树人成为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落到具体学科上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了更好地培育核心素养,教育部要求各学科要修订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并据此修订中小学、高校的...
陈红梅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
郭璞内儒外道气质的探究
2015年
魏晋是中国思想大开放大融合的时期之一,儒、释、道在中国齐聚发展、此消彼长。作为本土文化,儒和道一直交织在魏晋士人的生命中。不论思想、行为上多么具有道家的放达逍遥的态度,心中坚守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道德。从郭璞及其作品中,能够寻找到儒道对郭璞本人的交织影响。
陈红梅
关键词:游仙诗
《庄子》中君子与小人之辨及其影响
2016年
庄子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不仅《庄子》在哲学、文学等方面均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其"君子人格"亦为后世所铭记。"君子"与"小人"是先秦著作(尤其是散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词,其内涵也是丰富多样的,《庄子》自然也不例外。庄子笔下的"君子""小人"不仅有着别与其他诸子著作的独特内涵,而且彰显了他"逍遥、齐一"的思想和独树一帜的精神,且其塑造的"君子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红梅
关键词:《庄子》君子小人品格
日本敕撰三集研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日本平安初期“敕撰三集”,即《凌云集》《文化秀丽集》和《经国集》,是三部因崇尚唐文化而产生的汉诗文集。因为编者和作者具有官僚性质的身份,因此三集属于贵族诗文集。三集不仅反映了奈良期间至平安初期的文化特点,...
陈红梅
关键词:敕撰三集伤春悲秋隐逸思想
江山胜迹与历史兴乱——元代以来滇池诗赋略论
2016年
元代以来,许多文人围绕云南的滇池写下了不少的诗赋。这些诗赋或写滇池之美丽风景,表达热爱和赞美之情;或专言兴修滇池对百姓造成的苦难,表达同情和悲悯之情;或叙滇地历史和沿革,表达对家国一统和历史兴乱的深思。一方面有对自然美景的纯粹赞美,另一方面也体现以"滇池"为代表的昆明文化对中原文化上的认同和政治上的归附。对元明以来滇池诗赋的梳理和分析,有助于云南地方文学研究的加深。
陈红梅
关键词:滇池诗赋自然之美家国之思
江山胜迹与历史兴乱——元代以来滇池诗赋略论
2016年
元代以来,许多文人围绕云南的滇池写下了不少的诗赋。这些诗赋或写滇池之美丽风景,表达热爱和赞美之情;或专言兴修滇池对百姓造成的苦难,表达同情和悲悯之情;或叙滇地历史和沿革,表达对家国一统和历史兴乱的深思。一方面有对自然美景的纯粹赞美,另一方面也体现以"滇池"为代表的昆明文化对中原文化上的认同和政治上的归附。对元明以来滇池诗赋的梳理和分析,有助于云南地方文学研究的加深。
陈红梅
关键词:滇池诗赋
《南诏野史》“诸葛”类古迹考证
2016年
《南诏野史》"古迹"类中有好几处是与诸葛亮有关的,而诸葛亮恢复中原之战,基本是从汉中出发的,所以这几处遗迹只能与诸葛亮南征有关了。诸葛亮南征之地基本是唐时的南诏。其大部分地区在东汉末年的益州南部,也即是南中地区。而平定南中的历史正史只是一笔带过,诸葛亮南征细节正史不载,遗迹之名是否属实,是汉族人所记还是少数民族所记,这都有待考证,这对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其文化内涵,意义非凡。
唐述壮陈红梅
关键词:南征
李贺诗歌通感表现手法探析——以“讽刺帝王求仙”类为对象被引量:1
2015年
从诗歌理论角度而言,通感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历朝历代诗歌作品,都一定程度运用了通感创作手法。至中唐时李贺的"讽刺帝王求仙"类诗歌,完美运用通感手法为"讽刺"主题服务,其中以《瑶华乐》、《金铜仙人辞汉歌》、《秦王饮酒》、《拂舞歌辞》为代表,因运用通感手法浑融有道而具有超现实意味,蕴含了李贺诗歌创作的"无意识"。
陈红梅胡健
关键词:通感手法超现实无意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