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刘涛 作品数:6 被引量:18 H指数:2 供职机构: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金属学及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更多>>
定向凝固多孔Cu热沉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2012年 利用定向凝固多孔Cu制备了气孔呈定向规则排布的多孔Cu热沉,对沿孔长方向长度20 mm热沉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定向凝固多孔Cu热沉具有优异的传热性能,当气孔率为29%,平均孔径为400μm时,热沉的换热系数可以达到5 W/(cm^2·K),沿孔长垂直方向将定向凝固多孔Cu切割成沿孔长方向排列的2段后,其换热系数可以提高到6.5 W/(cm^2·K).这说明当定向凝固多孔Cu沿孔长方向的长度较大时,通孔率降低限制了热沉的传热性能. 陈刘涛 张华伟 刘源 李言祥关键词:热沉 多孔金属 定向凝固 SUFC工艺在大规格棒材生产中的应用 2010年 介绍了SUFC工艺在大规格(φ32mm)棒材生产中的应用,对该工艺下棒材断面的径向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如何利用SUFC等效表面淬火和自回火工艺获得心部软相组织和边部强化相组织,以及如何控制这两相比例的平衡点,同时研究探讨了激冷工艺下的柔性控制轧制技术。生产实践表明,柔性控轧+SUFC+自回火工艺是一种大幅提高材料强度的廉价、高效的生产方式,可采用此工艺替代热处理进行部分钢种的生产。 邸全康 王全礼 鲁丽燕 周玉丽 程四华 陈刘涛定向凝固多孔铜热沉传热性能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对定向凝固多孔Cu热沉的传热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和预测,并将定向凝固多孔Cu热沉传热性能的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将定向凝固多孔Cu热沉单元进行肋片等效,由于实际热沉所用多孔Cu结构与其理想结构存在偏差,理论预测结果远高于实验结果;引入通孔率和通孔孔径对理论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后,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定向凝固多孔Cu的结构是影响热沉传热性能的根本因素,根据理论分析,沿孔长方向长度为20 mm时,具有优异传热性能的热沉的定向多孔Cu部分应具有如下结构:孔径0.1—0.6 mm;气孔率30%—70%;高度≥4 mm. 陈刘涛 张华伟 刘源 李言祥关键词:热沉 多孔金属 定向凝固 藕状多孔铜微通道制备及其散热性能研究 本项目采用定向凝固技术,成功制备了具有规则气孔分布的藕状多孔铜,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多孔结构参数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藕状多孔铜微通道热沉的散热性能,采用matlab解析计算,对藕状多孔铜热沉散热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和... 刘源 陈海锋 卓伟佳 陈刘涛 李言祥关键词:定向凝固 微通道 散热 文献传递 藕状多孔铜微通道制备及其散热性能研究 本项目采用定向凝固技术,成功制备了具有规则气孔分布的藕状多孔铜,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多孔结构参数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藕状多孔铜微通道热沉的散热性能,采用matlab解析计算,对藕状多孔铜热沉散热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和... 刘源 陈海锋 卓伟佳 陈刘涛 李言祥关键词:定向凝固 微通道 定向凝固多孔铜热沉传热的分段强化 被引量:2 2014年 通孔率测试表明定向凝固多孔铜通孔率随其沿孔长方向长度的减小而线性增大。该文采取分段的方法以提高多孔铜的通孔率。分段后定向凝固多孔铜热沉的传热性能显著提高,4段式热沉在进出口压差为12kPa时,其换热系数可以达到6W/(cm^2·K),比未分段前提高了50%-70%。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分段使得多孔铜的通孔比例达到80%以上时即是比较合适的分段情况。当给定定向凝固多孔铜的初始结构参数时,可以根据多孔铜通孔率与其沿孔长方向长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到合适的分段数。 陈刘涛 张华伟 刘源 李言祥关键词:热沉 多孔金属 定向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