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直肠癌性穿孔42例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癌性穿孔是结直肠恶性肿瘤病变发展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起病隐匿,发病突然,进展迅速,伴随疾病多,术前诊断率低,病死率高,预后较差,是结直肠癌突发死亡的重要原因。我院1991~2006年收治42例结直肠癌性穿孔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报告如下。
- 刘钢袁又能史火喜郭浚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肠穿孔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 高强度聚焦超声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在肝细胞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11年2月—2013年3月住院治疗无法行手术切除或患者拒绝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超声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超声联合组采取TACE同时行HIFU治疗,对照组采取TACE治疗,对2组患者近期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比较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AFP下降情况及术后1年生存情况。2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及食欲减退缓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组总有效率61.1%,远高于对照组的3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组患者出现胆红素升高和转氨酶升高的比例分别为5.6%和47.2%,均低于对照组的27.8%和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组患者术后AFP下降>50%的比例为70.4%,远高于对照组的3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组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66.7%,远高于对照组的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同时行HIFU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肝细胞癌患者临床有效性,减少对肝功能损害,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安全有效。
- 郭浚曹梦娟
- 关键词:肝细胞经肝动脉化疗栓塞高强度聚焦超声安全性
- p-STAT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病人预后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STAT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胃癌病人98例,收集其术后胃癌组织(胃癌组)及其中40例病人的术后癌旁组织(癌旁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p-STAT3的蛋白表达,分析p-STAT3蛋白表达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p-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2.4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0.00%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27,P<0.05)。胃癌组织中p-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χ~2=3.877~5.998,P<0.05),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直径无关(P>0.05)。p-STAT3蛋白阳性表达胃癌病人的1、2年生存率与阴性表达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TAT3蛋白阴性表达胃癌病人的3年生存率为51.85%,显著高于阳性表达病人的26.76%(χ~2=5.998,P<0.05)。p-STAT3蛋白阴性表达病人生存时间显著长于阳性表达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Mantel-Cox)=10.115,P<0.05)。结论 p-STAT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病人的不良预后关系密切。
- 郭浚曹玉刚
- 关键词:胃肿瘤STAT3转录因子预后
-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诊治体会被引量:2
- 2007年
-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临床少见,国内仅有零星报道.故易被误诊漏诊。现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20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 郭浚陆才德吴胜东华科俊卢长江
- 关键词:胰腺肿瘤腺瘤胰岛细胞
- miR-939-5p调控USP22基因表达对肝癌迁移和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 探讨miR-939-5p对泛素特异肽酶22(USP2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对肝癌迁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肝癌细胞株(HepG2、MHCC-97H、SMMC-7721、BEL-7404和Huh7)和正常肝细胞株LO2中miR-939-5p的表达。以表达量最低的肝癌细胞为实验对象,转染miR-939-5p(实验组)或miR-NC(对照组)。qPCR检测miR-939-5p的转染效率。Transwell迁移实验和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增殖实验检测miR-939-5p对肝癌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的变化。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939-5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939-5p与靶基因的相互作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高表达miR-939-5p后靶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Mean±SD)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肝癌细胞株中miR-939-5p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肝细胞(P<0.01),SMMC-7721细胞中miR-939-5p的表达最低(P<0.01)。miR9395p可有效转染进入SMMC-7721细胞内[(1.01±0.07) 比 (20.12±1.27),P<0.01]。高表达miR-939-5p可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和增殖能力(P<0.05)。 USP22基因可能为miR-939-5p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miR-939-5p能与USP22 mRNA的3′-UTR特异性结合(P<0.01)。高表达miR-939-5p 后USP22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表达降低(P<0.01)。结论 miR-939-5p在肝癌细胞株中表达降低,可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其分子机制为靶向干扰USP22基因的表达。
- 曹玉刚夏国兵郭浚程凯
- 关键词:肝肿瘤细胞增殖微小RNA
- 肝肾联合供体快速切取技术的探讨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适用于临床的肝肾联合供体快速切取方法。方法对48例肝肾联合供体快速切取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功获取可利用的肝脏44个,肾脏96个。施行44例同种异体肝脏移植。1例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1例术后出现DIC。其余均平稳渡过围手术期。结论原位灌注肝肾联合供体快速切取技术是理想的肝肾切取方法,不仅充分利用了供体器官,而且可缩短热缺血时间,提高移植器官保存质量,降低器官的废弃率。
- 吴胜东陆才德杨远清李根丛卢长江郭浚华科俊
- 关键词:器官切取
- 沙利度胺联合奥沙利铂及吡柔比星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对TK1及CXCL13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奥沙利铂及吡柔比星在动脉化疗栓塞介入(TACE)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中的疗效及对患者TK1和CXCL1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3例,根据TACE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7例)及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氟脲苷联合奥沙利铂及吡柔比星治疗,观察组的采用沙利度胺联合奥沙利铂及吡柔比星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36.11%,疾病控制率为88.88%,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9.72%和62.16%(χ~2=3.874,7.016,P=0.049,0.008<0.05);观察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7.4个月,高于对照组的4.8个月(χ~2=4.044,P=0.044<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35%(χ~2=3.874,P=0.040<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K1及CXCL13水平分别为(7.03±1.09)pmol/L和(45.69±2.69)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4±2.34)pmol/L和(50.36±7.69)pg/mL(t=10.739,3.444,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奥沙利铂及吡柔比星介入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疗效佳,安全性较高,且能有效降低TK1及CXCL13水平。
- 郭浚曹梦娟
- 关键词:沙利度胺奥沙利铂吡柔比星原发性肝癌TK1CXCL13
- PCT、hs-CRP及IL-6的水平变化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黄石市中心医院2011年9月-2014年1月收治的AP患者153例,同时选取1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153例AP患者分为72例SAP组和81例MAP组;在所有AP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SIRS患者和48例非SIRS患者,对以上各组患者进行相关血清指标的监测。结果 AP组患者在第1天、第4天和第7天的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AP患者与MAP患者相比,在第1天、第4天和第7天PCT、hs-CRP和IL-6水平均较高(P<0.05);SIRS患者和非SIRS患者相比,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对于AP病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PCT水平的监测有助于判断AP患者的感染严重程度,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 郭浚胡刚曹梦娟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 手术切除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意义及预后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肝切除术的3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Kaplane-Meier法分析生存率。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法。结果全组总的1、3和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3.5%、68.5%和39.9%。单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瘤最大直径、手术切缘、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类型及转移瘤病理分化程度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瘤最大直径(P=0.012)、手术切缘(P=0.027)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最大转移瘤直径小于5.0cm、手术切缘阴性预示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 卢长江陆才德吴胜东郭浚华科俊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切除术预后
- Ezrin、IGF1R蛋白表达情况与原发性胆囊癌的相关性研究
- 2018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埃兹蛋白(Ezr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胆囊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收集的80例胆囊癌组织标本、40例癌旁组织标本,收治时间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标本中的Ezrin、IGF1R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Nevin分期、肝脏侵犯等指标的关系。结果胆囊癌组织中的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53. 75%,IGF1R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1. 25%均显著高于胆囊癌癌旁组织中的5. 00%、10. 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低分化、Ⅲ期和Ⅳ期、发生肝脏侵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患者的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Ⅰ期和Ⅱ期、未发生肝脏侵犯、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患者(P <0. 05)。低分化、Ⅲ期和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患者的IGF1R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的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Ⅰ期和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患者(P <0. 05)。结论胆囊癌组织总Ezrin、IGF1R蛋白呈显著高表达,并且Ezrin、IGF1R蛋白表达与胆囊癌的病理学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郭浚曹梦娟
-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癌埃兹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