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升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缺血
  • 3篇再灌注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腺苷
  • 3篇脑缺血
  • 3篇脑缺血再灌注
  • 3篇脑缺血再灌注...
  • 3篇灌注
  • 2篇血性
  • 2篇鼠脑
  • 2篇鼠脑缺血再灌...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卒中
  • 2篇腺苷含量
  • 2篇腺苷激酶
  • 2篇脑卒中
  • 2篇激酶
  • 2篇急性
  • 2篇急性缺血

机构

  • 4篇新乡医学院第...
  • 3篇新乡医学院
  • 3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6篇郭升
  • 3篇谭军
  • 2篇殷闯
  • 1篇赵国安
  • 1篇尉娜
  • 1篇郑志勇
  • 1篇夏艳红
  • 1篇魏园园

传媒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分型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比较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分型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首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分别由2位神经内科医师进行TOAST分型和CISS分型,并对2种分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48例患者的TOAST分型病因学亚型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58例(39.19%)、小动脉闭塞型(SAA)53例(35.81%)、其他明确病因型(SOE)18例(12.16%)、原因不明的卒中(SUE)11例(7.43%)、心源性栓塞型(CE)8例(5.41%);CISS分型病因学亚型依次为:LAA75例(50.68%)、穿支动脉疾病型(PAD)35例(23.65%)、其他明确病因型(OE)29例(19.60%)、心源性卒中型(CS)6例(4.05%)、原因不明的卒中(UE)3例(2.03%)。CISS分型中LAA比例显著高于TOAST分型中LAA的比例,TOAST分型中SAA和SUE比例显著高于CISS分型中PAD和UE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SS分型中CS和OE比例与TOAST分型中CE和SOE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相对于TOAST分型,CISS分型在指导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更具有优势。
郭升殷闯苏祯磊魏园园谭军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腺苷激酶抑制剂ABT-702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2017年
目的探讨腺苷激酶抑制剂ABT-702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ABT-702组,每组21只,所有大鼠在再灌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每组选取6只进行TTC染色检测梗死体积;各组再随机选取9只分为3个亚组,在不同时间点通过HPLC法检测脑组织腺苷含量;最后各组再随机选取6只通过PCR法检测Beclin1的表达。结果 ABT-702组神经缺失功能评分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及ABT-702组在再灌注后TTC染色均有梗死灶形成,但ABT-702组的梗死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各组脑组织中均检测出腺苷,但ABT-702组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通过PCR法检测发现各组均有自噬蛋白Beclin1的表达,但ABT-702组表达量更大。结论 ABT-702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体内腺苷含量并增强自噬作用,从而减轻脑组织及神经元损伤的程度。
郭升殷闯谭军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腺苷含量BECLIN1
血清尿酸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尿酸水平,探讨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2018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3例,根据患者出院时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25)和预后不良组(n=78)。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个人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他相关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临床特征。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的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TC、LDL、尿酸、尿素、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住院时间、出院MR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发病至就诊时间(OR=1.124,95%CI0.963~1.547,P=0.041)、尿酸(OR=4.521,95%CI1.036~12.654,P=0.036)、NIHSS评分(OR=0.845,95%CI0.748~3.654,P=0.003)和出院MRS评分(OR=2.015,95%CI0.986~3.012,P=0.038)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结论预后不良组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血尿酸水平升高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张毅郭升武春桃郑志勇张晶晶赵文栋苏静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尿酸LOGISTIC回归模型短期预后
ABT-702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递升的趋势,给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带来极大的危害,因而对该病不断深入和细致地研究,成为神经学科科学家研究的热门方向,不断寻求新的治疗靶点,尽早挽救缺血半暗带成为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的...
郭升
关键词:脑保护作用腺苷含量
腺苷预处理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观察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观察腺苷预处理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10只,腺苷组大鼠制模前3 d腹腔注射腺苷注射液1.5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2 m L),1次/d,连续3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腺苷组和模型组大鼠均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术后2 h拔出栓线进行再灌注22 h;假手术组大鼠只暴露左侧颈总动脉而不结扎。比较各组神经细胞线粒体基质内Ca2+浓度、膜电位、Na+-K+-ATPase活性、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腺苷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神经细胞线粒体基质Ca2+浓度分别为(157.07±25.12)、(233.12±24.58)、(106.85±17.21)nmol/L,膜电位分别为(4.36×104±171 8.285)、(3.90×104±1 777.309)、(5.39×104±2 516.563)相对荧光单位,Na+-K+-ATPase活性分别为(12.233±1.165)、(7.110±0.799)、(16.103±0.872)μmol Pi/(mg prot·h),ATP含量分别为(20.26±2.63)、(10.68±2.24)、(32.16±3.44)μmol/g prot,腺苷组、假手术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P均<0.05。结论腺苷预处理能够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
裴科阳谭军夏艳红尉娜王英赵欣郭升
关键词:腺苷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
半乳糖凝集素1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之间的因果关联:一项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遗传预测的半乳糖凝集素1(Gal-1)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因果关联。[方法]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方法,选择与Gal-1相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IV),评估遗传预测的循环Gal-1水平与不同部位As风险的因果关联。[结果]逆方差加权法(IVW)分析结果显示,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遗传预测的循环Gal-1水平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除外脑动脉、冠状动脉及外周动脉)的风险呈正相关(OR=1.16,95%CI:1.05~1.27,P=0.002;OR=1.16,95%CI:1.12~1.20,P=4.11E-17),而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均未发现存在因果关联的证据(OR=1.02,95%CI:0.91~1.14,P=0.765;OR=1.10,95%CI:0.94~1.29,P=0.220);在应用荟萃分析合并上述不同部位As的效应值后,遗传预测的循环Gal-1水平与As风险呈正相关(OR=1.12,95%CI:1.06~1.19)。[结论]遗传预测的循环Gal-1水平与As的发病风险存在因果关联,Gal-1是预防As发生的潜在靶点。
崔瑞祥王晓昱左波郭升赵晨昊徐艳敏赵国安艾思志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因果关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