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美仙

作品数:40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4篇地震
  • 12篇震源
  • 8篇震源机制
  • 6篇速报
  • 6篇台网
  • 5篇震源深度
  • 5篇测震
  • 5篇测震台网
  • 4篇地震速报
  • 4篇震级
  • 3篇地震预警
  • 3篇地震震源
  • 3篇应力场
  • 3篇震例
  • 3篇震源机制解
  • 3篇山带
  • 3篇强地震
  • 3篇中强地震
  • 3篇块体
  • 3篇鄂尔多斯块体

机构

  • 40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航天科工...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美国加州大学

作者

  • 40篇郝美仙
  • 23篇尹战军
  • 17篇王鑫
  • 11篇张帆
  • 7篇刘颖
  • 6篇韩晓明
  • 6篇徐岩
  • 5篇张建中
  • 5篇戴勇
  • 4篇张晖
  • 4篇宋晓燕
  • 4篇倪铭
  • 3篇李娟
  • 3篇韩晓雷
  • 3篇杨彦明
  • 3篇赵铁锁
  • 2篇周银兴
  • 2篇刘永梅
  • 2篇高立新
  • 2篇王勇

传媒

  • 13篇地震地磁观测...
  • 5篇中国地震
  • 4篇高原地震
  • 3篇山西地震
  • 3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华北地震科学
  • 2篇第七届内蒙古...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科技资讯
  • 1篇科技创新与经...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青地区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逐日比分析被引量:25
2015年
以甘肃、青海及周边地区(30.5°~41.0°N,94.0°~108.0°E)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方法,以及由此演化出的地磁垂直分量逐日比方法,对位于甘-青地区的都兰、山丹、古丰、固原和中卫五个台站地磁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1自2008年以来,甘-青地区累计发生5次显著地震,其中4次地震前10个月内,出现过加卸载比成组高值异常,3次地震之前10个月内出现过逐日比成组高值异常;2甘-青地区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逐日比异常判据阈值分别为3.0、2.8。
戴勇高立新杨彦明尹战军郝美仙梁莹陆颍哲
关键词: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
τc方法在内蒙古地区预警震级计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地震预警技术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在预警系统中,震级的测定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考虑到地震预警震级估算方法的区域性特点,本文利用内蒙古测震台网2016~2018年ML≥2.0地震波形数据共120条,分别采用P波3s时间窗内垂直向位移时程和P波全波段垂直向位移时程计算特征周期参数值,得到了地震预警震级的计算公式,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P波全波段关系式得到的结果较采用P波3s固定时间窗计算值收敛性更好,关系式拟合相关系数更接近1,能够对预警地震震级做出较好的估计。同时结合数据处理结果,探讨了地震预警的警报快速性和准确性之间的关系。
郝美仙周银兴张建中张珂尹战军
关键词:地震预警
2015年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Snoke方法、CAP方法、矩张量反演TDMT-INVC方法,分别计算2015年4月15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3种方法得到的震源机制解参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震源机制解以走滑为主,略带逆冲分量,张应力方向NW,压应力方向NE,符合该区应力场背景特征。
郝美仙尹战军丁风和刘颖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基于地震预警参数阈值评估内蒙古地区地震潜在破坏区
2021年
利用内蒙古地区测震台网记录到的地震波形数据,基于地震预警参数阈值(特征周期τ_(c)和位移幅值P_(d))开展评估内蒙古地区中强地震潜在破坏区范围的研究。按照一定的筛选条件进行筛选后,拟合出适合内蒙古地区的τ_(c)与震级M_(L)、P_(d)与τ_(c)和震源距R的统计关系式;根据现有地震事件的最大震级,得到仪器烈度为Ⅳ度、震级M_(L)=5.0时对应的参数阈值为P_(d)=0.1075cm和τ_(c)=0.686s。最后对近年来内蒙古境内2次中强地震开展线下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需要台网具有一定密度,如能均匀分布,效果更好,否则会出现结果仅由经验关系式决定、而实际观测值没有发挥作用的问题。
郝美仙王鑫张珂刘颖尹战军张建中郑钰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内蒙古地区应力场研究
2025年
利用内蒙古地区728个震源机制解和2793次地震事件的14460条P波极性数据,采用3种不同策略对内蒙古地区应力场进行研究,获得地壳深层应力状态。将内蒙古地区划分为1°×1°网格,分别采用基于初动极性数据的综合震源机制方法、基于震源机制的贝叶斯右手三棱锥方法(BRTM)和极性数据反演结果与震源机制解数据加权融合方法进行反演。结果表明,基于极性数据和基于震源机制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由于极性数据更为丰富,可克服震源机制解数据的有限性,获得更多区域的反演结果。将基于极性数据的反演结果与震源机制解数据加权融合后,采用BRTM方法获得125个格点的反演结果,可扩充计算区域和降低结果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不同区域的应力场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剪切和拉张特征,大兴安岭主脊表现为剪切特征,两侧盆地表现出拉张特征,东南部的赤峰和通辽一带局部呈现挤压特征,鄂尔多斯地块北缘主要表现出拉张特征,阿拉善地块主要表现出剪切特征;最大主应力方向存在较大差异,而最小主应力方向较为一致。
张帆张帆郝美仙郝美仙杨彦明李娟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震源机制
蒙冀辽交界地区地壳应力场研究
2024年
利用200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发生在蒙冀辽交界地区的472个地震的P波初动符号资料,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获得了蒙冀辽交界地区0.25°×0.25°精细应力场,所得应力场结果基本覆盖整个蒙冀辽交界地区。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①蒙冀地区受拉张应力体系作用,主压应力场为东向,源自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强烈挤压作用。综合震源机制解类型主要为正断层和走滑型,P轴整体呈NE、NNE向,T轴整体呈NW或NNW方向,与前人研究该区域活动构造运动和地块受拉张和裂陷作用相符合。②蒙辽交界地区P波矛盾比较大,震源机制界面较为散乱,蒙辽或冀辽交界地区辽宁一侧震源机制解以逆断层为主,辽南地区震源机制以正断性质为主。
郝美仙陈立峰张帆张珂尹战军王禄军
关键词:地壳应力场P波初动
阴山带几次中强地震前累积应变特征
本文利用孕震断层中每个锁固段断裂点与加速应变能释放起点的累积Benioff应变之比常数关系(指数函数的底数为1.48),对阴山带几次中强地震前累积Benioff应变特征进行了回溯性检验,并对每个地震孕震区域进行了研究。对...
王鑫尹战军郝美仙
关键词:双合金钕铁硼磁性能GD
内蒙古和林格尔M4.0地震的震源机制与震源深度被引量:1
2021年
基于内蒙古测震台网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采用CAP方法和TDMT-INVC方法对2020年3月30日和林格尔M4.0地震数字记录波形进行震源机制解计算,并利用sPn与Pn震相走时差法进一步对其深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的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震源机制以走滑为主,略带逆冲分量;CAP方法和sPn与Pn震相走时差法测得的震源深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分布范围为14.0~15.5 km,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上地壳内,符合本地区地震震源分布特征。
郝美仙张珂徐岩倪铭王勇
关键词:CAP震源深度
震级国家新标准在内蒙古测震台网速报中的应用
2019年
选取内蒙古测震台网2016年1月-2018年9月速报的地震,按照新的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7)和现行地震速报规定分别重新测定震级,并测定矩震级。结果表明:新国标测定的地震数可较好地满足G-R线性关系,且所测震级更接近矩震级。震级新的国家标准应用后,速报的震级下限降低,地震数明显增加,可有效满足社会发展对有感地震监测服务的需求,并更加科学地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郝美仙张建中徐岩张珂
关键词:新国标矩震级
地震速报中地震定位方法适用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选取2008—2014年内蒙古测震台网速报的内蒙古自治区内地震事件,对每一事件采用单纯型、LocSAT、HypoSAT、HYP2000定位方法进行重新定位,以定位结果中的定位残差大小为唯一判定指标,考察4种定位方法的适用性,对比发现,单纯型方法定位残差最小,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地震速报的有效定位方法。
尹战军张建中郝美仙戴勇王鑫刘颖
关键词:地震定位单纯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