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力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1篇氮化
  • 1篇氮化物
  • 1篇导电
  • 1篇导电率
  • 1篇低合金
  • 1篇电缆
  • 1篇中间包
  • 1篇中间包覆盖剂
  • 1篇酸溶铝
  • 1篇碳氮化物
  • 1篇析出物
  • 1篇耐磨
  • 1篇耐磨钢
  • 1篇耐磨钢板
  • 1篇晶粒
  • 1篇晶粒度
  • 1篇开裂原因分析
  • 1篇化物
  • 1篇焊接钢
  • 1篇合金

机构

  • 4篇武汉科技大学
  • 3篇武汉钢铁股份...

作者

  • 4篇彭其春
  • 4篇邓力
  • 2篇李伟
  • 2篇范丹萍
  • 1篇习天辉
  • 1篇宋佳霖
  • 1篇邓品团
  • 1篇盛喜松
  • 1篇李具中
  • 1篇徐静波
  • 1篇王芹
  • 1篇邱雷

传媒

  • 2篇热加工工艺
  • 1篇特殊钢
  • 1篇钢铁钒钛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避免原辅料对KB-150t BOF-RH-CC流程MA超低碳钢水增碳的生产实践被引量:1
2015年
MA超低碳钢(/%:≤0.005C,0.007-0.012Si,0.07-0.15Mn,≤0.025P,≤0.025S,≤0.035Als,≤0.002 0N)的生产流程为KB-150 t BOF(终点[C]≤0.020%)-RH-200 mm板CC工艺。试验分析了结晶器保护渣,中间包覆盖剂,钢包耐火材料对钢液增碳量影响。结果表明,结晶器增碳量(△C 0.0003%-0.0008%)明显高于中间包增碳量(△C 0.000 1%-0.0005%),通过稳定冶金操作,控制保护渣原始碳量为1%-2%,向保护渣中添加MnO_2(3.5%-4.0%),控制覆盖剂量等工艺措施,可有效地减少钢液增碳。
邓力彭其春宋佳霖邱雷盛喜松邓品团
关键词:中间包覆盖剂
耐磨钢板NM360开裂原因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针对耐磨钢NM360成品在静置数日后突然开裂的现象,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断口表面裂纹及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钢板厚度中心存在偏析及沿晶界分布的网状碳化物,这些缺陷在热处理淬火冷却不均及火焰切割过程形成的残余应力的作用下充当裂纹源产生了延迟裂纹。通过降低连铸坯中心缺陷、改善热处理工艺、预热至一定温度后慢速切割可有效避免延迟开裂现象的发生。
范丹萍彭其春邓力
关键词:耐磨钢
DL05电缆钢导电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7年
对DL05电缆钢晶粒度、酸溶铝含量、导电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中酸溶铝含量对晶粒大小控制有很大作用。该钢酸溶铝含量越低,晶粒度越小,晶粒越粗大,导电率越高。采取稳定操作,加强出钢挡渣操作,并根据钢液终点氧含量加铝工艺,确定合适的加铝量,在RH脱碳后适当降低钢液温度,减少脱氧加铝量等措施将Al控制在0.01%以下,抽样观测晶粒度均为6级,导电率稳定性得到较大提高。
邓力彭其春徐静波习天辉李伟
关键词:导电率晶粒度酸溶铝
HG70C热轧带卷的析出物研究
2015年
对HG70C钢热轧带卷进行了碳化物、氮化物热力学分析,并结合实验进行了热模拟,统计分析了Nb、Ti的碳、氮化物在低温条件下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铸坯经单道次1100℃弛豫30 s快速冷却时析出相多,尺寸以35-180 nm为主,少量180-430 nm;在同一弛豫时间,随着温度从1100℃降到850℃的过程中,34-74 nm的小尺寸析出物是逐渐减少的,但在850℃时棒状析出物突然增多,尺寸达370 nm以上;800℃时棒状析出物较少,存在细小针状渗碳体析出物。
邓力彭其春王芹范丹萍李具中李伟
关键词:碳氮化物析出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