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思思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主题

  • 2篇演奏
  • 2篇艺术
  • 2篇提琴
  • 2篇大提琴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艺术团
  • 1篇德隆
  • 1篇学生艺术团
  • 1篇演奏版本
  • 1篇艺术风格
  • 1篇艺术教育
  • 1篇艺术团
  • 1篇音乐
  • 1篇音乐特征
  • 1篇育人
  • 1篇育人功能
  • 1篇琴曲
  • 1篇重奏
  • 1篇奏鸣曲
  • 1篇小调

机构

  • 4篇上海大学

作者

  • 4篇胡思思
  • 1篇胡君
  • 1篇杨烨

传媒

  • 1篇作家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黄钟(武汉音...
  • 1篇艺术评鉴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提琴曲《第五号巴西颂》音乐特征及其演奏被引量:1
2015年
巴西作曲家海特·维拉-罗伯斯是巴西二十世纪著名的作曲家。他把巴西多种民族音乐要素融入自己的音乐创作中,他的音乐具有浓厚的巴西民族风格。维拉-洛博斯的《第五号巴西颂》是一部经典的为女高音和八把大提琴创作的室内乐作品。本文基于对该作品的音乐风格、曲式结构、和声、调性及旋律表现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出发,作为制定演奏方法的依据,并对其演奏技术的处理进行阐释。维拉-罗伯斯在这首作品中采用女高音与大提琴重奏这种不同于传统的表现形式,本文也对这种新形式的表现力及大提琴重奏演奏的一些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胡思思
关键词:大提琴演奏
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的艺术风格
2014年
迪米特里·迪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d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op.40创作于1934年9月。本文基于对该作品丰富的音乐织体、多种音乐表现手法、传统的曲式结构、多样的和声、调性的变化、多变的节奏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出发,对其艺术风格进行阐释。通过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以更好地鉴赏与表现该作品的艺术风格。
胡思思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艺术风格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版本研究
2012年
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大提琴《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是大提琴家们的经典保留曲目,它不仅旋律抒情柔美,而且能充分展现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主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柴可夫斯基的原创版本;另一个是费特岑哈根(W.Fitzenhagen,1848-1890)的改编版本(彼得版)。法国著名大提琴家莫里斯.让德隆也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创作了华彩。文章主要从几个版本各自不同的特色、大提琴演奏的角度及该作品的传播等方面分析这部作品。
胡思思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演奏版本
综合类大学学生艺术团的育人功能被引量:2
2017年
在综合类大学,通过艺术团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是此类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高雅的艺术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综合类大学的学生艺术团为研究对象,描述了其现状和特征,并较为系统地阐述其育人功能。
杨烨夏小曹胡思思胡君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团育人艺术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