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晓春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昭君
  • 1篇命运
  • 1篇和亲
  • 1篇悲剧
  • 1篇悲剧命运

机构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篇王作良
  • 1篇白晓春

传媒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试论昭君悲剧命运的实质被引量:1
2009年
昭君和亲本是一个历史事件,但由于其"掖庭待诏"的身份,后世对昭君和亲作出了迥然不同的评价,其中不乏悲剧的论调。然而,那些论调大多没有抓住昭君人生悲剧命运的实质。从传统的儒家观念出发,君王与后宫女子的关系就是一种潜在的极有可能成为现实的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昭君与汉元帝的微妙关系,使得昭君和亲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王昭君,为后世文学创作留下了可供开掘的空间。和亲是汉家对匈奴的外交政策,在政治的大层面上考虑是一回事,具体到王昭君个人,那只能是被当作货物或筹码,牺牲、使用、被侮辱损害的对象。昭君悲剧的开始,并不始于和亲事件,也不始于她待诏掖庭的身份时,而是从她被征召入宫的那一天就开始了。与其他和亲女子一样,"昭君们"和亲可以做的,就是出卖自己的身体,获得国家社会的安宁和国民的富足。在这中间,她们非但没有选择的自由,也失去了作人的自尊。由于人生选择自由的被剥夺,无论如何,其人生结局都是悲剧性的。评价昭君和亲,脱离具体的历史语境,就会因为只看到了昭君和亲的皆大欢喜的结果,从而忽略或歪曲王昭君这个鲜活生命的想法和感受。与历史上绝大多数和亲女子一样,昭君和亲并不是个人的人生选择,而是政治和外交的一种需要。
王作良白晓春
关键词:昭君和亲悲剧命运
共1页<1>
聚类工具0